“属下这就让人告诉王巡按!”林馨清楚李云天厌恶那些知错不改的人,知道那些家伙这下肯定要倒了大霉,向李云天了头后抬步走了出去。
“愚蠢的家伙,这一下岂不是给了本王严查的理由?”等林馨走后,李云天不由得摇了摇头,认为指使放火的人太过愚蠢了,竟然想到了如此糟糕的一个主意。
不过由此可见,赵德彰十有**真的是被诬陷了,否则了对方不会如此着急地毁灭证据,以至于出了一个昏招。
其实,对于地方府衙里的那些门门道道李云天是一清二楚,总结起来无疑就是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和横征暴敛。
这些情形存在于大明各地的衙门里,即便临云县县衙的龌龊事被李云天查了出来,李云天也会高抬贵手,从大局来处理这件事情。
如今县衙的火一起,无疑会被看成是向李云天的挑衅,李云天自然要给他们一个厉害瞧瞧了。
“王爷,属下刚才接到了讲武堂驻朝鲜国司务处发来紧急消息,朝鲜国发生政变,首阳大君李瑈在一众臣子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攻进了朝鲜王宫,朝鲜国王李裪死在了乱兵中,世子李珦下落不明?”
没过多久,李云天凝神看着手里的一道关于西域情形的公文时,林馨快步赶了过来,向李云天沉声道。
“什么!李瑈反了?”李云天闻言顿时就是一怔,虽然他知道李瑈一直在跟李珦争夺世子的位子,但万万想不到这子竟然会搞出政变这么大的阵仗来,而且还趁乱嗜杀了朝鲜王李裪。
“李瑈是以何名义进的王宫?”很快,李云天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不动声色地问道。
“清君侧!”林馨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不动声色地回答道,这永乐皇帝的靖难之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朝鲜王国,首阳大君李瑈与世子李珦不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争夺未来的皇位两人在各自的支持者的支持下爆发过多次冲突,各自取得了朝廷中不少大臣的支持。
“速让他们查清朝鲜国的世子李珦是否死在了战乱中。”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高深吩咐林馨。
“我这就去办。”李云天口中的他们自然指的是讲武堂朝鲜国司务处的人,林馨向李云天一躬身后急匆匆离去。
“李瑈,你果然没让本王失望。”林馨走后李云天提笔在纸上写下了李瑈的名字,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瑈是朝鲜世宗李祹的嫡次子,生于永乐十五年,母亲是昭宪王后沈氏。
据李云天的了解,李瑈由于幼年时寄养于民间,故而对于世事艰难人情伪善,尝过苦楚了解辛酸,成就了器度。
李云天当年击败辽东北元兵的时候曾经去过朝鲜国,听了李瑈的一些往事,知道他五岁就能朗诵《孝经》,而且为人处事恭敬勤俭有礼、忠孝友爱。
所以,朝鲜王李裪非常喜爱李瑈,待他与其他儿子不同,凡是有军国大事都要邀他参与决断,这无形中就对世子李珦的位子形成了挑战。
宣德三年,李瑈被封为晋平大君,后改为了首阳大君,李云天在朝鲜国时李瑈曾经去驿馆看过他,两人相谈甚欢,李云天对李瑈的印象非常深刻,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
朝鲜国的历史上,李瑈曾经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改变了朝鲜王国的正统。
大明景泰二年,朝鲜国世宗大王逝世,世子李珦继位,不过李珦时运不济在位仅两年就死去,因此就由年幼的世子继位,是为朝鲜国的端宗。
李珦去世前任命了一批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端宗,与正统帝的处境非常相似,可惜李珦没像宣德帝那样给端宗找到一名合适的亲信来主导大局。
因此,景泰四年首阳大君李瑈勾结大臣,出其不意地袭杀了端宗的顾命大臣,朝鲜国史称“癸酉靖难”。
李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随后把持朝政,逐渐剪除反对他的朝臣,其中李瑈的三弟安平大君李瑢及其儿子宜春君李友直、六弟锦城大君李瑜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流放江华岛的乔桐,不久赐死。
值得一提的是,端宗被废之后囚禁于昌德宫内,一年之后,大明景泰七年发生了大臣成三问等人图谋拥戴端宗复位的密谋。
不过,这起密谋以失败告终,成三问等六人被处以用烧红的铁钳活剥皮的极刑,是为“死六臣”。
此外还有金时习、南孝温、元昊、李孟专、赵旅、成聃寿等六位大臣则辞官引退,终生不仕世祖,是为“生六臣”。
这次密谋失败之后,端宗被废去上王的尊号,降为鲁山君,流放到荒凉的江原道深山之中。
大明景泰八年,鲁山君在郑麟趾等人的奏请下被赐死。
与永乐大帝的进封的勋贵一样,李瑈让辅佐其登基的一些“靖难功臣”可以“参判”六曹的政务。
而且,他还开创了朝鲜国历史上私下接见个别官员的做法,无视有关国王接见官员必须有史官和承政官员在场的规定。
由此可见,李瑈不仅行事果断而且还有着极强的个性,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对手。
与李瑈相比,李珦则从体弱多病,正是他非常差的身体导致了以后坐了两年皇帝就病死,进而给了李瑈发动兵变的机会。
历史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李瑈要感谢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崔礼,正是在崔礼的谋划下他才有力量发动兵变。
崔礼是朝鲜国落魄的两班子弟,祖上曾任江原道府尹,李云天前去辽东收复被北元占领的土地时将其收服,并通过朝鲜国右议政黄喜举荐为官踏入了仕途,成为了李瑈十分依赖的谋士。
正是在崔礼的谋划下,李瑈才逐渐积聚力量,拥有了举兵政变的能力,进而推翻了朝鲜王李裪的统治。
现在唯一令李云天感兴趣的是世子李珦的下落,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李珦肯定已经在战乱中逃离了平壤城。
原因很简单,崔礼让李瑈举兵造反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得朝鲜国陷入内乱和动荡,以此来削弱朝鲜国的力量,为大明出兵做准备,所以崔礼肯定会想办法来护李珦的安全。
李珦身为世子自然也有勋旧和士林拥护,只要他拉起一支力量对抗李瑈,那么朝鲜王国就将陷入内战中。
唯一令李云天感到有些遗憾的是,那就是朝鲜王李裪竟然死在了李瑈发动的兵变中,虽然他不喜欢朝鲜王李裪,但不得不否认李裪是一位优秀的君王,朝鲜王国历史上有名的“世宗大王”。
李云天记得很清楚,当年他在朝鲜国的时候与朝鲜王李裪的关系非常冷淡,李裪想要把朝鲜王国的领土北扩到鸭绿江,不过李云天却让女真人占据了鸭绿江以南的地区,这使得李裪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其实,最令李裪耿耿于怀的是李云天借着攻打辽东的北元兵为由编练了五万朝鲜兵,战后这五万朝鲜精锐驻扎在了朝鲜国北部地区,依然由讲武堂领导,成为了李裪的心腹大患。
李裪曾经数次向大明上书想要拿回那五万朝鲜兵的统治权,但是都被大明给驳了回去,这使得李裪不得不派兵警戒那五万朝鲜兵。
实话,李云天非常想跟李裪进行一番较量,看看这位“世宗大王”到底有多厉害,可惜李瑈发起的政变打乱了李云天的这个计划。
在李云天看来,李裪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训民正音》,也就是朝鲜国的文字,也称为谚文。
虽然新文字发明后李裪提倡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并责令用“训民正音”创作《龙飞御天歌》,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
但是,令李裪万万想不到的是,训民正音的推行受到朝鲜国贵族和文人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舍弃汉字就等于舍弃中华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
“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
由于朝鲜国贵族和文人的抵制,谚文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广泛使用,这对李裪来是一种遗憾。
李云天之所以对李裪如此看重,还因为李裪在军事上的成就,永乐十七年进行了己亥东征,清除了对马海峡倭寇的侵扰,使得倭寇首领主动乞降,并保证不再对朝鲜进行骚扰,至此朝鲜对倭寇的追剿告一段落。
另外,李裪为了巩固北部边疆下令在北方修建了四郡六镇,这是令李云天掌控那五万朝鲜兵的主要原因,其目的正是为了对抗朝鲜国的四郡六镇。
历史上,宣德八年的时候,李裪派金宗瑞击败女真兀狄哈部落,巩固了对朝鲜半岛东北部咸镜道等地方的统治,使得朝鲜国的边界推进到了鸭绿江江边。
由于崔礼行事太过顺利,进而导致了朝鲜国的内乱比李云天预计得提前了几年到来,这虽然使得李云天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但他认为这是好事,使得朝鲜国提前进入了内乱时期。
现在,李云天要做的就是找到朝鲜国的世子李珦,然后让讲武堂在朝鲜国的司务处暗中扶持李珦,使得李珦与李瑈进行一场长期的混战,逐渐消耗掉朝鲜国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