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会议,众人并没有想出太好的办法。
回到宫中,吴长庆也动起了脑筋。
他印象中,后世国家要刺激出口或者鼓励进口,只需要调整货币的汇率即可。
但是这一套,他现在玩不转。
现在他连纸币都没有发行,大家用的还是白银和铜钱,他想要将货币进行升值或者贬值不好操作。
而且,货币升值和贬值都会对国内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支撑,他也不想随便玩这种高风险政策。
吴长庆以前学的不是经济学,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索性先将其放一边,等洪承畴他们去费脑筋。
午餐,批阅奏折,接见大臣,晚餐,沐浴,被侍寝。
郭襄正脱着吴长庆的衣服,忽然吴长庆坐了起来,脸上一副思索的模样。
他在不经意间,回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大航海的故事。
里面就讲了个有意思的现象,说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
那个时候因为航海技术的落后,所以出海的风险极大。
一旦遇到风浪,又或者海盗等灾难,他们损失的货物的价值,赔光他们一切财产都承担不起。
很多人商人因为畏惧这样的风险,于是自发的立下了一个规矩约定。
那就是,他们出海只承当有限的责任。
也就算是说,他们在海外遇到风浪损失了一船的货物,回来之后只需要承担有限的责任,赔一部分钱给货主即可,不用承担全部责任。
这种看似无法挽救任何损失,有点像没什么鸟用的制度,其实却非常精妙。
这条规定,等于是船主把风险分摊到了众多货主身上,把一个人的风险,分摊给了很多人。
虽然总体的损失没变,但单个人的损失却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某个人因为一场意外就彻底毁掉人生的情况。
有了这种保障,敢于出海的商人就多了。
这就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原型,即便是破产,也只承担有限的责任。
吴长庆觉得,这个制度,或许可以解决当前大华商人不愿意出海的问题。
当前虽然没有大商人想要出海发财,但有这想法的小商人却是不少。
可惜他们的资本不足以买下一艘船,也不足以买到一艘的货物,也承担不起一次风险损失。
这种情况就导致,他们明明有心去做,却又不敢或者不能去做。
但只要把这种有限责任公司弄出来,让那些小商人几个之间合股分摊风险,让那些小商人和货物供应商事先约定分摊风险,则是可以大大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只要一次失败不至于让家庭家破人亡,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搏一把的。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还能培养出大量的小富阶级。
当前大华的大富豪,大地主很多,财富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小富阶级的人却不多,底层人民最多,呈现一个金字塔的状态。
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最好的社会状态,应该是一个竖起来的椭圆,两头尖,中间胖。
即大富豪阶级和底层都要少,尽可能把大部分人都变成中产小富阶级,消除贫富差距。
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多多少少有利于这一进程。
“陛下怎么了?”
看到吴长庆突然坐起来,郭襄还以为是自己的服侍没让他满意,心里颇为紧张。
“没什么,就是在想我应该是要做一个昏君呢,还是要做一个明君。”
吴长庆笑道。
做昏君嘛,自然是先享受了再说,有限责任公司的事,留到明天也不迟。
做明君嘛,自然是穿上衣服,立即把脑海里的那些念头写出来,以免睡一觉忘掉。
“百姓都说陛下是千古明君,感恩戴德,当然是做明君更好。”
郭襄说。
“这可是你说的,待会别后悔。”
吴长庆笑着开始穿衣服。
“陛下这是?”
郭襄一头雾水,看不懂。
“给我磨墨,我要写点东西。”
吴长庆决定还是辛苦点,把这想法先写下来。
“.......”
郭襄欲哭无泪,她终于明白吴长庆说的昏君与明君的意思了,合着,他是要现在处理公务呀。
衣服都脱了,你却要处理公务?
郭襄严重怀疑起了自己的魅力。
但是她也不敢乱撒娇,处理公务那可是国家大事,不能耽误。
只能在一旁,静静的给吴长庆磨着砚台。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需要拟定相关的条例也非常多。
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只允许多少位股东合资,也不能公开募资,防止有人弄个皮包公司骗普通百姓的钱。
又比如,有限公司里的股东所拥有的股份不允许和公众交易,只允许在几个出资人当中转让。
这是防止有人靠倒卖股份赚钱,而不用心经营业务。
具体的细则还有很多,吴长庆一时间无法全部想起来,只能把想到的写下来。
然后,再逐条的看下去。
后世的制度,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不是说后世成熟的制度就一定适用于当前这个时代。
就像是股票交易所,以当前的信息交流难度,这玩意就没办法搞起来。
别说必要的电脑,起码电话要有吧。
没有电话,一个南京到松江的信息就要传递一两天,这种信息传递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吴长庆也不是不想现在就把发电机和无线电弄出来,但就算是把发电机弄出来,没有配套的设施和技术也没意义。
哪怕是一个电灯泡在当前都是了不得的高科技,带了电字的都不简单。
这些东西全靠系统来兑换的话,资源根本不够花。
所以,吴长庆只能循循渐进,只提供一些核心技术,然后让这个核心技术来推动社会本身不断的进步,研究出配套的技术和产品。
想要在几十年里走完几百年的科技进程,单单靠他的一个系统是完全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发动全世界的人才,共同创造。
花费了近两个时辰,吴长庆终于把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制度完善。只要递给洪承畴他们,让他们研究下具体如何执行,这条政令就可以颁布了。
而这个时候,郭襄都已经撑不住在床上入睡。
“想不到我还是一个明君。”
吴长庆自嘲了一句。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447章有限责任公司)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