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经过几番争论,终于选好了日子。他们选择的这一日,是秋末的最后一天,意思是秋收后最富裕的一天,预示着将来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
这样选日子,显然与村落里的习惯有些不同,谁不尊重黄道吉日的?但叶叶就是要这样,小哥只好依她了。
选好了日子以后,小哥就对叶叶说:“我得赶紧去告诉婶娘一声,免得她老人家担心。”
叶叶并不阻止他,道:“你赶紧去吧!”
小哥去了,又剩下叶叶一个人了。每当这时,她就会一个人东想西想的,让人有些担忧。现在是小哥不在,若是小哥在的话,说不定又会像上次一样,坐在门槛上等她,也说不定会喊醒她。
此时,她忽然想:我能不能再回到那片花的世界去?那样自己就可以重新选择了。
想到这里,她不知不觉地走到门口,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山脉,光秃秃的一片,心中很是惆怅和失望。
接着,她又失望地责怪自己:怎么又想这些了?明明知道是不可能的。
于是,她的眼睛中滴出了两滴大滴的眼泪,接着终于下定了决心:留在这里了!
没有多久,小哥就回来了,这次她没有让小哥坐在门槛上等她,而是热情地迎了上去,并知冷知热地问了一句:“这一路过来,你累么?”
小哥干脆地回答说:“不累。”
之后就说道:“婶娘已经跟我说了,她老人家那天一定过来帮助我们操办婚事,而且还要帮我们把婚礼操办完,她老人家才放心呢。”
小哥说话时,显得很兴奋。
此时的叶叶听了,为了不扫他的兴,显得很娇气地说:“那你可得好好地照顾她老人家,免得她老人家到时操劳过度。”
小哥道:“那是自然的。”
男人总是粗心的,这时的他,并没有注意到叶叶有什么变化。
不久,他们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村落里来了很多的人,那些人听说小哥要结婚了,各个都议论开了。有些人就道:“这个穷小子终于要结婚了。”
旁边的人则说:“你还能不让别人结婚?”
说完,一片笑声。
还有一些人,他们曾经对小哥的事情疑疑惑惑,听了村落里的议论之后,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就借着这个时候,来看看热闹,同时也可以证实一下那些议论的真假。
更有一些人,他们曾经对小哥的事情说三道四,议论纷纷,认为这个年轻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是故意来看热闹的。
至于那些姑娘们,更是各有想法。
总之村落的里的大人、孩子都挤在小哥家的门口,仿佛他家的门都要被挤塌了。
这时只有一个人最能坐得稳。这个人就是小哥的婶娘。
她一早就带了几个人来到了小哥的家里,并首先帮他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这件事原本叶叶说要自己做的,可小哥心疼她,不原意让她动手,所以就把这件事推到了婶娘身上。婶娘自然不原意推辞,此刻已经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之后,她又叫来几个姑娘,叫她们帮新娘梳头,然后把新娘打扮好。至于新郎,那可是她自己亲手打扮的。
这一天,小哥穿了一身新衣。这身新衣,可是她一针一线赶制出来的。小哥穿在身上,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个小伙子,从小长到这么大,也没穿过几身新衣服。此刻,他穿着那身新衣,在一面破镜子前照来照去。
就是这面破镜子已经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了,本想换一面的,可是要换就得花银子,于是只好作罢了。
待把他们两个打发完毕,门口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他们都踮着脚,伸着头,等着看这对新郎、新娘露面。
婶娘看看时辰已差不多了,遂招呼村落里的一些老人到屋里坐,接着就宣布婚礼开始。至于那些年轻人,就让他们站在外面,随他们看热闹去。
随后,新郎、新娘被牵着,从屋里带了出来,来到堂屋。堂屋里的大红“喜”字挂在墙上,这是叶叶亲手剪好,贴上去的。
之后,新郎、新娘,在一帮老年人的见证下,拜堂成亲。
老人们看了是笑得合不拢嘴,而外面的那些年轻人,有些羡慕,有些依然瞧不起小哥,至于那些曾经说三道四的人,这时到不说了,他们开始想和小哥接近,了解他怎么认识这位姑娘的,以后也可以仿效。
由于小哥家里比较穷,所以摆不起那么多的酒水招待大家,于是小哥拿出了刚打下的麦子,并把它们磨成面,蒸成馍馍招待村落里的人。村落里的人,吃着那喷香的馍馍也心满意足。
热热闹闹的婚礼终于结束了,人们渐渐散去。
最后,只留下婶娘了。
婶娘对他们说:“往后你们两个就在一起了,可要好好地过日子。”
小哥和叶叶答应着。
接着,婶娘又嘱咐了他们一番,这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