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苍龙 > 001章 勃海袁熙

001章 勃海袁熙(1 / 1)

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冀州勃海郡治所,南皮城郊。

袁熙矗立在昏黄的阳光下,俯视着下面冲杀的军队。高高的山岗上卷着沙尘的寒风迎面吹来,扑面砸在他的脸上,而他只是微眯双目,任由干燥的强风将他身上的血渍吹干,使得他的五官上更添一股刚毅与萧杀。袁熙眼见着手下的两百精兵已把数倍于己的暴乱民众杀得丢盔卸甲,可他脸上却不见丝毫喜悦之色。

他身边的将佐焦触偷瞄着他,越发感觉这个年方十五的渤海郡贼曹史不可琢磨。眼前这个主公袁绍的二公子,他甲胄护肩上有一道重重的痕印,却是刚刚偷袭上山的暴民死士一斧劈凿而致。这名贵族公子面对十余名突围上山的暴徒,竟迎面而上,亲手手刃将四五名乱民死士,所施展的剑术竟与以武勇著称焦触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自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开始,当年震动天下的黄巾军各路余党纷纷再次起势,不少流民恶徒也乘机烧杀抢掠、为祸一方。大汉宫廷中亦是动荡不安,趁戚宦之乱进京的西凉刺史董卓把持朝政、倒行逆施。自己的“父亲”袁绍不得以离开洛阳,来到冀州任勃海郡太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朝内同僚淳于琼、许攸、陈琳等人不但随袁绍一起来到勃海郡,因显赫的出身与名望,名士郭图、逢纪、董昭,勇将文丑、颜良、朱灵也纷纷慕名投至麾下,一时间邟乡候、勃海郡太守袁绍的帐下可称得上是人才济济。

从后世穿越而来,成了袁家二公子的袁熙很清楚,按照历史真正发展这袁熙虽然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在以后的十二年里他父亲袁绍还将吞并韩馥、征讨公孙瓒、驱逐孔融、安抚乌桓,成为统治青并幽冀四州,称霸河北的汉朝大将军。

可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却将成为袁绍由强至衰的转折点。而自己的结局也将是逃遁到辽东,却被公孙康斩了首级惨死身亡。

在袁绍猝死后,袁熙夹在大哥袁谭与三弟袁尚的争斗中,只是个甘附骥尾的庸才。在三国志里,袁熙没有独立成传也只是作为袁绍、袁谭、袁尚父子三人的陪衬提及几句。他除了娶到个比自己名气不知要大上多少倍的老婆,在这个英雄云集的汉末三国时代,袁熙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过客而已。

能触及到希望才知弥足珍贵,正是因为它的难得,那个在穿越之前前叫做袁杰的年青人也并不喜欢混吃等死的感觉。从自己的灵魂附在洛阳那个袁府里呱呱落地的婴儿身上开始,他已渐渐遗忘自己原来的姓名,而是重新作为袁绍之子袁熙在这个风云涌动的时代中图谋力挽狂澜。

连同此次一战,两月里由袁熙连续征缴郡城周边乱民三次,这也是由袁绍拨出两百亲卫的兵力供袁熙指挥的,并派张南、焦触二人也给调来任屯长辅助袁熙。本来这二将以为这不过是侍卫公子的闲差,却没想到袁熙却屡屡主动请缨率队清剿乱民,弄得两人拨派人马、戎卫袁熙,终日好不忙乱。

然而就在袁熙身边的焦触却不敢腹诽自己的新上司。虽然袁熙平日与他交谈会报以谦恭,可当他凝视战场时,袁熙的眸子里迸射出那鹰的锐气与狼的狠劲,总让焦触感觉到背脊一阵阵发凉。

“焦屯长,差不多该清理战场了。”忽然间袁熙沉声说道,打断了焦触的思绪。

在山下,袁熙手下的另一员将佐张南已率领步卒冲散了乱民的阵容,贼众早已骚乱不堪,纷纷丢下兵器夺路而逃,为首的一个头缠黄巾的贼首挥刀正大声呵斥,试图稳住溃势,却被张南弯弓放箭射穿了咽喉。贼兵们更没了主心骨,顿时哄喊着四散狂奔,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下,不少跑得慢些的贼兵被汉军的校刀手与长枪兵砍翻、戳倒在地上。刚才这些暴乱的贼寇还勉力抵挡了一两波进攻,可不到几刻的时间里,却已是一场单方面的血腥屠杀。

“是,属下领命。”焦触抱拳应道,他眼珠转了转,随即又说道:“二公子文韬武略,两月来连破强寇,属下真是佩服得紧。”

“强寇?”袁熙嘴角轻挑,摇头道:“咱们两个月来,打的不过都是些刚扔下锄头,饿得没力气打仗的农夫暴民,哪里算得上什么强寇了?”焦触见这马屁拍得着不到力,只得讪讪干笑了两声便率军卒下山。

袁熙说得不无道理,当年大贤良师张角举事时黄巾军号称百万众,在对太平道教主的膜拜下作战凶猛疯狂的教众并不在少数,可随着天公将军张角病死,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相继丧命后,黄巾残党只是群衣食无靠,生死不知的流民匪寇。这种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尽管是初出茅庐,又是以二百步卒连败上千乱民的袁熙并没什么成就感。

他主要为的只有两点:第一是让手下自己第一批士兵刀锋沾血,多接受下战火的历练。第二则是多引起袁绍的注意力,使得自己在日后勾心斗角的袁氏阵营中得以被重视。

没过多久,焦触与张南来到袁熙身旁,张南刚才在战阵中连杀十余人,又放箭击杀了贼寇中三名头目,此刻身上的血渍还未擦净,加上他粗狂的模样看起来格外狰狞。他一咧嘴,向袁熙拱手道:“报二公子,此战共斩杀流寇二百七十余人,俘虏五十六人。”

袁熙点点头,平静问道:“我方伤亡情况呢?”

“阵亡三十一,还有二十余人重伤。”

袁熙眉头紧皱,与那些毫无士气可言的贼寇,见势头不好便拔腿就跑的流民交战竟也折损了自己四分之一的兵力。这般领兵打仗,将来又如何去与汉末群雄里的名将一决雌雄?

张南与焦触见袁熙面色不善,面面相觑不敢言语。直到袁熙叹了口气,向两人说道:“两位屯长劳苦,待我上报战果做论功行赏。”张南、焦触才诺诺拜谢退至一旁。

※※※※

当袁熙回到南皮城的太守府,却发现郭图、逢纪、许攸、董昭等谋士与大公子袁谭、袁绍的外甥高干坐在议厅间神情肃穆,似是在商讨什么事宜。而在正座上,一个年级约莫三四十岁,他浓眉长髯、仪表堂堂,正是袁熙在这个时代的父亲,日后的河北霸主袁绍!

袁绍见到袁熙,紧皱的眉头才舒展了些,说道:“熙儿来了,清剿郡外贼寇情况如何?”

“回父亲,此战斩杀流寇二百七十余人,俘虏五十六人。东光县及周边村落聚众骚乱之贼已基本肃清,再成不了什么气候。”

袁绍笑意更浓,虽然对个合格的武将来说,追剿这些未成气候的蟊贼流寇实属易事。可自己年纪刚十五六岁的儿子能文好武,自幼便磨练武技饱读兵书,上任两月里将缉捕清剿贼寇的任务做得井井有条。使得他这个做父亲的脸面上也格外有光。他哈哈笑道:“好!本来命你做这渤海郡贼曹史只是想让你磨练一番,却不曾想到你却做得井井有条!”

在座的文臣武将因为主公袁绍的面子,纷纷向袁熙道贺。唯有坐在下首的袁绍长子袁谭脸色有些阴沉,他正要张口说些什么,却见袁绍手下谋士郭图对他微微摇头,才暗自冷哼一声,将冲到嘴边的话又咽回肚子里。

袁熙先谦恭一番向在座众臣行礼,随即问道:“父亲召诸位齐聚于此,朝廷内难道又生事端?”

袁绍听袁熙问及,顿时又皱起眉头沉吟不语,一旁的谋士逢纪回道:“主公这里刚收到曹孟德传来的书信,那曹孟德刺杀董贼未果,逃出京师,在陈留得富商资助招兵买马,听说沛国樵县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并山阳钜野李乾等率部投靠,已聚得数千兵马。现又已与陈留太守张邈合兵并发书信至主公处,率部汇集于酸枣并发檄文邀诸路太守共讨董贼。”

袁熙心头一跳,想着该来的还是来了。诸侯讨伐董卓的剧情终于要拉开帷幕。可他见袁绍神情郁郁,袁熙不禁问道:“天下英豪共讨董贼,乃势在必行之义举,却不知父亲何故发愁?”

袁绍叹道:“吾儿不知,勃海郡耕亩缺乏,单是给养手下一万多兵马的军饷粮草便已是捉襟见肘,更不用说这长途远征上的消耗。再者孟德发檄文共邀天下英雄,我若前去响应,岂不是要受他孟德的掣肘,屈居人下了么?”

袁熙听袁绍说完,心下暗自叹然。自己这个老爹还是把脸面看得太重,可讽刺的是这也是袁绍终将完败于曹操的原因之一。

黄巾起义爆发后,袁绍刚被命为司隶校尉时,年幼时在洛阳的袁熙便见过当时被封做骑都尉,正要随皇甫嵩围剿颍川黄巾军的曹操。比起自己那相貌英武不凡的父亲袁绍而言,曹操不论外表与言谈上都低调许多。

当时曹操虽为汉灵帝时太尉曹嵩之子,可曹嵩却因为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受尽士族子弟的白眼,而现在这个父亲袁绍,在四世三公的袁家里也因为庶子的身份,常被嫡出的弟弟袁术和其他些养尊处优的宗室子裔所嘲讽,两人因为类似的境遇感同身受,所以到现在也算是至交好友。

可对于拥有穿越前的回忆,以及在这汉末动荡的时代十几年留心观察的袁熙而言,类似的经历使得曹操越来越隐忍内敛,而袁绍却因为这而对自己的出身声名愈发敏感忌讳。即便是面对这个当年的好友及同僚,袁绍那根脆弱的神经依然是绷得紧紧的。

袁熙思绪在脑海中转了一圈,而当他的余光扫到左首座上的郭图嘴皮微动,正要谏策时,便抢先抱拳说道:“父亲勿忧,冀州钱粮丰足、人丁繁盛。州牧韩馥虽为董贼所任,可董贼逆施倒行、天下切齿,韩馥又身为汉室重臣,断不敢冒天下之不韪助纣为虐,父亲既讨伐国贼师出有名,可向韩馥借粮以备军需。而孟德世叔虽率先举义兵发檄文,可论声望名威我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满布天下。孟德世叔并非狂妄之辈,料想他不会僭越自大,群雄自然还是要由父亲来统领。届时统领群雄,天下间还将有谁不为父亲大人的威名所折服?”

对于熟读三国的袁熙来说,他知道袁绍的性格特征就是好大喜功、外宽内忌,他把面子看得忒重。否则也就不会杀掉骄纵自傲的名将麴义,也不会在官渡之战后将向自己直言进谏的田丰处死。既然知道袁本初将稳坐联军盟主的位子,此时莫不如顺手一记马屁拍过去,讨讨这个便宜老爹的欢心。

袁绍听罢先一愣,沉吟片刻后神情中满是欣喜,当他眼神中带着询问的态度扫向其他谋士时,谋士中的逢纪眼珠骨溜溜一转,站起身来说道:“主公,二公子所言甚善。此番借群雄共讨董贼,一来拨乱反正、重振汉室,二来正可趁此机会震慑各路英豪,使天下归心呐!”

袁绍此时又变回往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模样,他大手一挥道:“好,我儿连番破贼,当领五曲兵马为轻骑校尉。公仁、公则(董昭、郭图表字)!你二人去邺城韩馥处借粮,并传令再征募义勇扩军编整曲部,准备妥当后出兵与孟德会合!”

最新小说: 抗战:开局带着三千死士全歼坂田联队 借人皮 校园的幸福生活 穿越武大郎 尊主的巨星之路 深宫锁凰孽 缝头匠 红楼:风华首辅 病娇团宠重生后小撩精制 全球史前求生: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