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帝国之内,真正能稳坐泰山不倒的,便是那位两朝帝师,三朝元老的太常卿仝致远。
在仝致远出任太常卿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太常寺权柄越发深重。
或者说在太常卿位置上的仝致远越来越紧握权柄,他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厉害。
最开始的太常寺只是主管皇室当中的祭祀之类,等到仝致远出任太常卿,立刻管理皇室全部事务。
后来先帝后期的时候,仝致远直接管理着皇室子孙,俨然如同皇室当中的旁支王爷。
到当今皇帝陛下的书青,仝致远可以自由出入勤政殿,连是某些奏疏都是先送到他的太常寺,再是给他看过之后,在给皇帝陛下看。
勤政殿的政务,在几年前基本上都是太常卿仝致远处理,皇帝陛下的大朝会没在,同时是太常卿仝致远主持朝臣上奏。
哪怕那些事情都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却同样可以看出仝致远在皇帝陛下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三朝元老和两朝帝师可不是简简单单说出来的,那是真真正正获得皇帝陛下垂青,拿到手里面的权柄。
同时太常卿仝致远还不用担心朝臣们的弹劾,时至今日,历经三朝,除开最开始的那位皇帝在位时期,仝致远受到过弹劾。
等到了先帝继位之后,仝致远作为帝师,直接成为先帝的左膀右臂,位高权重。
朝臣们便是没有弹劾过仝致远,至于到了当今皇帝陛下执政的事情,更加不敢弹劾仝致远。
要说朝堂当中位高权重,仝致远当的起首位,连是帝神李立青都不如。
至于帝国太尉项信,手中的权柄倒是深重,可是对于仝致远而言,不过尔尔。
要说朝堂之上,谁有资格凌驾在三公之上,便是太常卿仝致远有那样的资格。
昔年,皇帝陛下继位,传闻有打算允许太常卿仝致远开府仪同三司。
只是被仝致远直接给拒绝了,毕竟先帝驾崩,仝致远的儿媳临平公主忧郁成疾而死,儿子不知所踪。
那时候的仝致远对于朝政没有太过的眷恋,只是因为当年先帝驾崩的托孤,同时皇帝陛下乃是仝致远看着成长,又是帝师。
先帝对待仝致远又是极其好,历经两朝帝师,让仝致远没办法直接离开朝堂。
没办法想之前李立青那般乞骸骨归老,那时候的朝堂,还需要仝致远这般得人物坐镇。
对于太常卿仝致远,可以说朝野上下都是非常羡慕的,在他们看来,皇帝陛下谁都不相信,丢不可能不相信太常卿仝致远。
两朝帝师的分量,在这样尊师重道的大秦帝国之内,应该是极其恐怖的力量。
皇帝陛下深谙先帝教导,自幼和仝致远的儿子长大,又是自小时在仝致远的教导当中。
可以说除了先帝和先皇后,还有一母同胞的姐姐临平公主之外,仝致远应该是皇帝陛下最亲近的人。
没有之一,别看先帝有着几位儿子,可那些都是庶子,没办法和先帝嫡长子的皇帝陛下相提并论。
何况先帝庶子当中,没有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存在,都是有着明显的瑕疵。
使得皇帝陛下在幼年的时候,就是有些不喜欢和那些兄弟在一起玩耍,宁可和仝致远这样的教书先生在一起。
如此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十几年,皇帝陛下对于太常卿仝致远的尊敬,仅仅比先帝略低罢了。
那种一直陪伴的情感,是谁都没办法替代的,可以说,哪怕仝致远谋逆,皇帝陛下都可以饶过仝致远一命。
当然以仝致远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只是尽心竭力辅佐皇帝陛下,使得皇帝陛下对仝致远的感情异常深厚。
可以说太常卿仝致远算是皇帝陛下在帝国唯一的长辈,而且长辈当中最亲近的存在。
有着这样身份地位的仝致远,又是有着皇帝陛下如此的情义,太常卿仝致远成为帝国最受羡慕,最位高权重的不足为奇。
当然有着太常卿仝致远极其有能力的缘故,五十年前,太常卿仝致远,帝神李立青和帝国太尉项信他们三人同在学宫。
但是那样的时代,太常卿仝致远都能力压李立青和项信,成为学宫最知名的人物。
离开学宫立刻成为太子府属官,等到太子登基,立刻走上朝堂快车道。
时年未到而立,便是成为帝国九卿之首的太常卿,变成帝国最年纪的高位者。
又是成为先帝的老师,先帝在位二十几年,太常卿仝致远开始他的帝师生涯。
又是在先帝时期成为当今皇帝陛下的老师,开启第二朝帝师生涯,位高权重的属性已然促成。
要说帝国之内,没谁不羡慕仝致远的位高权重和潇洒恣意,近些年有些惫懒。
但是在以前,无人不说太常卿仝致远处理政务的能力堪称一绝,是朝堂的理政能手。
不过现在古稀之年,年纪精力都大不如前,自然而然开始变得懒惰起来,即便如此,朝臣都是不敢弹劾仝致远。
柳如逝把信笺直接丢在桌案上,回过神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指着上面的岭南道南边,说道。
“以前的越国,可以允许岭南道南边的百姓独自成林,安然自得的生活在南边。”
“但是帝国却是不可容许,帝国岭南道的领土是我们南军打下来的,那自然要交给帝国完完整整的岭南道。”
“而这一块在南边宛如世外,好似不在凡尘之中,帝国如何能忍,且待他们十几年,仍旧不知悔改,看来帝国该有决断。”
听到这话,向羽之前有猜测,却是没有想到这般严重,让他都有些惊讶。
只是看着岭南道的地图,以及旁边挂着的详细得地图,眉头忍不住的蹙了蹙。
之前还被弹劾的柳如逝,现在要是下了这样的决定,恐怕很容易再次遭受帝国朝堂的弹劾。
无作为被弹劾,有作为却是大力度,超过朝臣们容忍的范围,又是无可避免的要被弹劾。
想到这些,向羽眉间一道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