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3-27
浅谈上古的“姓”与“氏”——试拟中国主支衍生表,本文重点不是介绍某个姓的详细起源。亲,百度搜索眼&快,大量免费看。而是分析“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
我一个朋友,语文考试时,碰到一题:“屈原姓__”,她填的“屈”,判错,引来老师一顿臭骂。
屈原难道不能姓屈?那么,他更应该姓什么?
请看本文。(全部原创)
本文重点不是介绍某个姓的详细起源。而是着重给大家分析,“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中国"姓""氏"学的上古的界限_最晚到春秋.也就是说,"姓""氏"是奴隶社会的标志.
所以本文的"上古"时间限制是春秋与春秋以前.战国的则不在本文范围之内.
“姓”与“氏”的来源
一个部族是就是一个"姓".但是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随着"氏"的越来越多,弥补了早期"姓"的稀少.渐渐的,在东周时期,开始不分.到了战国,称"氏"的反而比称"姓"的时候多.于是这时候,"氏"取代了原来的狭义的"姓",成为新的"姓",我们称之为广义的"姓".到了西汉,正式合并不分你我.
“姓”与“氏”的最基本区别
一、"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氏"是父系社会的发展.
二、在上古时期,"姓"的范围比"氏"大,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一般先称呼"姓",再说"氏".他们的关系,就如同"省份"与"城市".比如问你是哪里人?回答"湖北省武汉市人",肯定不能说"武汉市湖北省人"
三、"氏"比"姓"尊贵.在上古时期,人人都有姓(注1).因为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生活以部落为单位.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姓".但是"氏"却尊贵很多。因为只有部落里的贵族,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支的与众不同,从而新创一"氏"标志自己的宗族系统.所以"姓"是大众的标志;"氏"则是贵族的徽章.
四、"姓"是一个家族的发展主支,"氏"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分支。在本文稍后部分,我们就以一个“姓”为主支,来了解下一些著名的主支“姓”是如何发展成分支“氏”的。
著名“姓”“氏”举例
那么,如今的"",在上古时代,那些是"姓",哪些又是"氏"呢?
前文说过,"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所以现在"姓字"中有"女"旁的,都是上古的狭义的"姓"
姚、娰、姬、姜、妫、嬴,以及其他的某些,如风,公孙,伊,尹,祁,子,芈,偃.....
而以动物名,植物名为的,或者以封国、采邑,或者以职官、爵位,或者以先人名号,谥号为的,都是上古狭义的“氏”
马,牛,李,杨,以及赵,周,吴,唐,胡,庄.......
风: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姓.女娲与伏羲之姓.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所以伏羲"风姓","庖牺氏".后来衍生出"扶氏"“巴氏”“郝氏”“柏氏”“东方氏”
姜:中国第二姓.炎帝之姓.炎帝"姓姜","神农氏".后来衍生出“吕氏”,并建立齐国。另有一支封在纪国,衍生出“纪氏”。此外,从“姜姓”衍生出来的重要氏还有“许氏”“崔氏”“雷氏”“易氏”“章氏”“方氏”“文氏”“申氏”“卢氏”“柴氏”“庆氏”“贺氏”等。
公孙:中国第三姓.黄帝之姓.《史记索隐》记载,黄帝本是有熊国之子,故号有熊,轩辕是他的名号,因居轩辕之丘,遂以为名.所以黄帝,"公孙姓","有熊氏",又"轩辕氏".至于有说黄帝姓姬,这是周朝夺取天下后,硬安上去的.(注2)从“公孙姓”衍生出来的氏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司马迁把凡是在黄河流域活动的传说部落首领,全部都扯在黄帝一个人的直系后代身上——显然是极为牵强的。其实我们把那些著名的部落首领,分别做为主支源头,再细分。
陆:祝融之姓。祝融有子名叫陆终。陆终的后代,则衍生出著名的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其他还衍生出许多氏。比如“邬氏”“鄢氏”“苏氏”“童氏”“岑氏”“钱氏”“坐氏”“顾氏”“温氏”“司马氏”。祝融之后,陆姓与祝融八姓,是中国东南方与南方第一大主支。
伊祁:尧之姓.按照今天的标准说法,这个人,应该叫"伊祁放勋".前两字是姓,后两字是名.尧只是死后的谥号.后来,"伊祁"这个姓,简化成"伊""祁""尹"三个姓.而由尧演变的"氏"为后来姓的,就更多了,比如:"唐"——据说尧建立的国家,国号为"唐",史称"唐尧";"尧"——古人常用先人的谥号做氏,为自己的新的姓."饶"——古代尧饶相通.“刘”——祁姓被封于刘国,这是刘氏最正宗起源。另外还衍生出“房氏”等氏。所以,尧的后代,得"姓"有三:"伊""祁""尹",得"氏"有:"唐""尧""饶"“刘”“房”等。
姚:舜之姓.舜叫"姚重华","有虞氏".所以今天的“虞”这个姓,就来源于舜的氏.
妫:舜有个儿子叫商均,居住在妫河,获得"妫姓".后代妫满封于陈国,以国为氏,衍生出"陈氏"。而妫满谥号为陈胡公,以谥为氏,衍生出"胡氏"。妫满有个后代叫陈伯爰,子孙以他名为氏,衍生出“爰氏”,后来改成“袁氏”。陈国灭亡后,公子完逃到姜齐国,被姜齐王封在"田",衍生出田氏.后来田齐取代姜齐,又衍生出"齐氏".齐襄王名法章,有人以先人名为氏,衍生出“法氏”。齐灭亡后,项羽封田齐后人为"济北王"结果这支干脆改姓王,衍生出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王莽,王敦,王羲之——号称中国第一士族大家。公子完还有个后代田书,被封于“孙”,衍生出“山东孙氏”,孙武,孙权,乃至孙中山。(注3)可以看出,舜之后,姚姓与妫姓这支,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主支之一。
娰:大禹之姓,夏部落的都姓这个.后来分出若干氏,成为新的姓,其冲最著名的就是“夏氏”。还有一支封在谭国,衍生出“谭氏”。封在越国,衍生出“越氏”。封在计国,衍生出“计氏”。封在杞国,衍生出“杞氏”。封在娄,衍生出“娄氏”。原来的“娰姓”,如今却不到150人了.
偃:皋陶之姓.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这个人按照今天称呼叫"偃繇","高阳氏".由于他是中国法律鼻祖,法律在古代又叫"理",于是又衍生出"理氏".他的后代传到传到理利贞,改成"李氏".皋陶还有个后代叫叔安,衍生出"廖氏".
嬴:皋陶有个儿子,叫“偃伯益”,曾帮大禹治水有功,获得“嬴姓”。伯益的后代传到非子,这就是秦国的祖先,后来衍生出"秦氏".非子有一支封在梁国,衍生出“梁氏”。另外,伯益还有几支,其中有个儿子若木封在徐国,衍生出“徐氏”。封在黄国的,衍生出“黄氏”。封在江国的,衍生出“江氏”。封在费国的,衍生出“费氏”。最有名的一支就是造父,封地为赵,衍生出"赵氏",赵国的祖先.后来赵氏又从马服君的儿子赵括,衍生出"马氏".皋陶之后,偃姓与嬴姓这支,是中国东方第一大主支。
以上几个是中国最最古老的远古之"姓"。
下面再来说说两个同样重要的上古之"姓".虽然如今这两个姓,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什么人,但是由这两个"姓",衍生出来的"氏",却占了当今中国汉族80%以上.
子:契之姓,商部落的都姓这个.商朝建立后,大封诸侯.诸侯的封地就是氏,形成了新的姓,于是集体改姓为新姓,没几个继续姓子.就连嫡系子孙,也基本改姓"商氏"或者"宋氏"——因为商朝王室,在周朝被封为宋国.契子姓这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主支之一,由此衍生出来的“氏”太多了,再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姬:后稷之姓,周部落的都姓这个.周朝建立后,大封诸侯.诸侯的封地就是氏,形成了新的姓,于是集体改姓为新姓,没几个继续姓姬.就连嫡系子孙,也基本改姓"周氏".后稷姬姓这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主支之一,由此衍生出来的“氏”太多了,再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注4)
由以上两"姓"衍生出来的"氏",其实很好辨认,基本上都是商朝或者周朝的诸侯列国名.但是并非商朝或者周朝的诸侯列国名的"氏",全是这两"姓"引出的.比如"嬴秦,芈楚,田齐"等就不是.
再介绍一个上古重要之"姓".
芈:季连之姓,为"祝融八姓"之一.楚国的王室就这个姓.王室嫡系衍生出"熊氏",后又衍生出"楚氏".楚庄王死后,后代就以他的谥为氏,衍生出“庄氏”,而庄氏后来因为避讳,衍生出“严氏”。楚武王的一个儿子芈瑕,被封在"屈"这个地方,衍生出"屈氏".“景氏”“昭氏”“米氏”“敖氏”“郴氏”“白氏”“班氏”“伍氏”“上官氏”,也都是从芈姓衍生出来。
屈原原来姓芈,屈是氏,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屈原是战国时候的人,战国时代,奴隶社会已经瓦解,开始全新的封建社会体制,那时候的人,基本都不会再去称呼原姓芈了.氏的使用频率,已经渐渐的高过了姓的位置,甚至取代成为新的姓,所以我认为:屈原应该"姓屈",至少,本文最开始那道语文题目,填“屈”不应该判错。——也就是说,在春秋或春秋以前时,说某人姓什么,最好说狭义的“姓”。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再谈别人姓什么,就应该说“氏”,或者更严格的说,“氏”与“姓”谁更常用,就把谁作为新的广义的“姓”来称呼。
本文所提到的衍生表
其中蓝色为姓,黑色为氏
风(伏羲)┬风
├扶
├巴
├郝
├柏
└东方
姜(炎帝)┬姜
├纪
├许
├崔
├雷
├易
├章
├方
├文
├申
├卢
├柴
└庆—┬庆
└贺
公孙(黄帝)——过多,除开以下细化的,其他省略。
陆(祝融)┬陆—┬陆
││
│├邬
││
│├鄢
││
│├苏
││
│├童
││
│├岑
││
│├钱
││
│├坐
││
│├顾
││
│├温
││
│└司马
├己
├董
├彭
├秃
├妘
├曹
├斟
└芈—┬芈
├熊
├楚
├屈
├景
├昭
├米
├敖
├郴
├白
├班
├伍
├上官
└庄—┬庄
└严
伊祁(尧帝)┬伊祁
├伊
├尹
└祁—┬祁
├唐
├尧
├饶
├房
└刘
姚(舜帝)┬姚—┬姚
││
│└虞
└妫—┬妫
└陈—┬陈
├胡
├袁
└田—┬田
├齐
├法
├王
└孙
娰(大禹)┬娰
├夏
├谭
├越
├计
├杞
└娄
偃(皋陶)┬偃—┬偃
││
│├李
││
│└廖
└嬴—┬嬴
├秦
├梁
├徐
├黄
├江
├费
└赵—┬赵
└马
子(商王室)——太多,在此省略
姬(周王室)——太多,在此省略
本文来自中国作者素材库,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