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发生在门殿外的事儿,一共也就只有在场的太监和宫女们知道,从旁服侍的人很少。然而就是这几个在场的宫女和太监坏了事,他们把今日所发生的事情,都告诉给了宁莺儿。
自从宁莺儿做了统御之后,对手下人的规矩是更加的严苛。但是她的严苛和之前的赵统御不一样,赵统御是只要你做错了事,哪怕这件事不是你的错,你都要挨打,甚至是承受她莫名其妙的暴怒。
所以赵统御手下的人多有怨言,自私自利不说还动不动就动手,明明是自己的过错老眼昏花,硬要揪个人出来栽赃在她头上。
而宁莺儿则是另外一套做法,她赏罚分明黑白有度,该谁的错该谁的功,即便这功和过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也是先领了罚再去领赏。
宁莺儿更是狠毒的要求每个人监督对方,但凡有一点被察觉到有人犯了错,过来上报给她,核实无误后举报的人有赏,犯错的人自然要领罚。
是以大家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了,哪里做错了被宁莺儿知道。
不得不说这一套制度下来,宫中每个人都像是瞪大了眼睛的猫,无时无刻都在监视着别人的举动,自己也在被他人随时监视着。
不是没有人想要用行贿的方式,但每个人都急于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一张嘴,谁知道会不会被捅出去,蝴蝶效应让大家谁都不敢去轻易触犯诫条。
所以今天在殿门外发生的事,这些下人们忙不迭的就去上报给宁莺儿了。
宁莺儿听完之后,二话没说直接进宫去找太后,把她从下人那里听到的全部告诉给太后,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动而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红粉的暧昧场面。
“太后娘娘,这个宁璎珞实在是太过分了!她竟然趁着王爷和皇上入殿录族谱的时候,不守妇道和他们厮混在一起!男女授受不亲,她都是个成了亲连孩子都有了的!再说,那两位公子是什么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被她给碰了呢!”
在太后面前,宁莺儿化身长舌妇,哪处能戳痛太后她就可劲儿的狠戳,生怕太后感觉不到疼一样。
“真是岂有此理!”太后听完后果然大怒不已,宁莺儿心中一阵窃喜,也不枉她大费口舌卖力抹黑宁璎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的就是太后震怒!
男宠这个事儿,说到底还是见不得光的。太后在后宫豢养男宠,本就是太后和皇权之间的妥协。只要太后做的不要太过分,皇上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男宠而和一个王爷作对,这种亏本买卖的事儿,不用皇上点头,就是太后也知道绝不可能。
“这件事,除了太监和宫女,还有谁看见了?”
“没有了。全程就只有李总管和两位公子,没有别的人。”
太后蹙眉,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没有其他证人,就做不得别的假证。不过也好在没有别的人,否则若是叫他人知道了,自己的男宠和王妃闹起了矛盾,还颇有骑在王妃头上的架势,还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子。
自己养的男宠受了委屈,太后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就是自己养的一条狗,被外来的猫给挠了,后宫的女人们都要心疼半天呢。
但毕竟男宠比不得阿猫阿狗,若是用这等理由惩治宁璎珞未免太过滑稽。
“你可有什么好的对策?”
太后闭目思忖了片刻,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来。睁开眼就看到宁莺儿目光如炬的看着自己,那一双眼睛,太后并不陌生。曾经的自己,眼中也时常透着这样的光芒。
于是太后知道,恐怕宁莺儿早就计划好了一切,这一趟是有备而来。
“太后,其实这件事说简单也很简单。我们在宫里不便动手,当时在场的就只有宁王妃和李总管。若是宁王妃忽然出了事,怀疑的对象除了李总管,可就是我们了。”
不是可能是绝对,为了替男宠出气而处死或陷害王妃,这话传出去是足以亡国的笑话。
“不若,我们就让他们在宫中逍遥,等他们出宫了再动手。樽夜王携带妻儿家眷,出了宫遇到了行刺不幸身亡,这可怪不到我们宫里吧?”
太后闻言很是得意,她赞许的看着宁莺儿不住的点头,“你说的不错。三王爷树敌良多,别说是敌人了,就是普通人走在路上,也有可能莫名其妙的就死了,哪里有人知道那么多为什么,呵呵!只是……”
“太后可是还有什么疑虑?”
“这行刺之人若是失手,岂非将我们公之于众?”
“太后娘娘大可放心,我们派出的人,自当是找最信的过的!”宁璎珞眼中闪烁着激动的火苗,似乎行刺的大计已经上演,只等着看结果那般兴奋。
“若是刺客能成功,则解决了我们的心头大患。王爷暴毙宫外,举国哀悼,太后请皇上给他们个风光的葬礼,既给足了他们面子,又宣扬了国威,有何不可?若是失败了也不打紧,这天底下和三王爷有仇的多得很,谁知道哪里来的宵小之辈。没有人会怀疑到太后您头上的。”
太后将宁莺儿的话反复想了几遍,怎么都觉得这是条绝妙好计。无论刺杀行动是否成功,她太后都可以在后宫中高枕无忧。
“没想到这厚厚的宫墙,反而成了保护我的壁垒。”
太后若有所思的看着宫门外,一片寂静中的金碧辉煌有,心中微微有些寂寥。
女人的一辈子,最好的时光都浪费在了这里,浪费在了等待上。到了晚年人老珠黄,连儿子也不稀罕自己了,被丢在一边连寻个乐子都要有人指手画脚的。
“太后娘娘,在这厚厚的宫墙里,您就是自己的王。没有人,胆敢阻拦您的决定。”
宁莺儿话中有话意有所指,太后心中当女王的那根弦总是被有意无意的撩拨而起。
“好,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