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家里的进账越来越多,这只进不出的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一家人开始商量怎么合理利用这些钱,让它钱生钱,最后结果自然是买地。匕匕
大湾村没什么人家要卖地的,于是杜修找了一位信得过的伢人,最后在大湾村附近的几个村子里,买下了近一百五十亩的良田,而这些良田,自然是用来种菜籽的。
另外,因为刚好有户大户人家急于脱手两个庄子,杜修也抓住这个时机,一口气把两个庄子买了下来,而这两处庄子,名下也各有七八十亩的地。
这样下来,他们家已经有近三百亩的土地,这当初杜修的爹置下的还多,不过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谁也不会嫌多,顾软已经决定,在这三百亩的土地,全部种菜籽,明年来个大丰收,然后又接着种西瓜。
在一家人拿到三百亩土地的地契,高兴得合不拢嘴时,郑氏来了。
郑氏来是因为她儿子杜康顺相看媳妇儿的事,他年纪越来越大,再拖下去也不是回事儿,再加郑氏家里如今的情况,急需要钱,郑氏希望能给他找一个家境富裕的媳妇,最好能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
于是郑氏拖周媒婆给她注意注意,前些个儿周媒婆找到了一家勉强符合郑氏要求的。
那家也是庄户人家,不过家里几个儿子都有出息,只有一个小闺女还没有出嫁,因为是最小的,家里自然万千宠爱,几个兄长都给她备了一份嫁妆,在乡下,这嫁妆可真是丰厚得不得了。
郑氏本来有点看不那家家的家世,不过想到这嫁妆,她还是觉得可行,让周媒婆去那家游说游说。
对方父母提出要先见杜康顺一面,郑氏觉得不能让人家小看了自己家,所以来找杜修借马车,打算去和对方父母见面的时候坐马车去,这样有派头,让对方知道他们可不是普通人家。
郑氏说要借马车的时候,先很煽情的杜修说了自己养儿子的不容易,但那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杜修不借她马车,是故意坏了杜康顺姻缘的意思。
最后杜修答应了,但不是被郑氏感动了,而是他觉得杜康顺还是个不错的人,而且杜康顺年纪也大了,的确不能再拖下去,这次要是对方父母满意杜康顺了,这婚事不定成了。
郑氏达到了目的还没走,对杜修说道“大郎,你看建这不是快要考试了嘛,得多看些书,前些个儿童从你这儿借去的书,建已经看完了,这不,他又托我再给他借几本。”,郑氏掏出一张纸递给杜修,“是这么个书名,你给看看有没有,要是有,先借给建看看吧”
杜修没有接纸条,只他嘴角忍不住抽了抽,继那次郑氏拿他的书被要回后,郑氏接连来借过好几次的书,而且从来都是有借无还,那些书一到了她手里石沉大海了。
杜修也宝贝那些书,郑建让郑氏出面来借书,借去了是郑氏的事,他觉得还不还那也是郑氏的事儿,这种无耻的想法从一个读书人脑子里出来,可真让人有些无语到了极点。
杜修这次不想再让郑氏得逞,觉得从他这里很好占便宜似的,他说道“三婶,你前几次从我这儿借的书还没有还我呢,想必是秀才老爷还没有看完吧,既然没有看完,那等他看完了还我,再来借其它的书吧。”
郑氏脸色一僵,“大郎,读书人不嫌书多,建借去了总归是要看的,书多一点,他看得多,知道得多,考试起来更有把握,你不会是不想借书给他看吧”
其实郑氏这话的弦外之音是,你不会是不想我弟弟考举人吧
杜修无语,顾软含笑看着把无耻当道理的郑氏,“三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书馆也是这个规矩,你要是以后不想从大郎这儿借书了,那么你以后不用来了。”
顾软也来了个弦外之音警告郑氏,这书不还,你以后都别想进我家的门了。
郑氏心里知道顾软是个什么样的人,顾软不是沈氏也不是杜修,她说不让你进来,你再怎么耍心眼也别想进来,她要丢你出去,你再怎么撒泼也别想留下来。
总之这家里,其实最不能得罪的是顾软。
郑氏于是见好收忙,说道“大郎三婶,过几天把书还回来。”
杜宝珠却没郑氏那么识趣儿,她不屑地撇着嘴角说道“这么多书在你家也是浪费,看了也不能考试做官,还不如全部送给我小舅舅,还有你家那纸,我看着挺好的吧,又不是读书人,用那么好的纸干什么,干脆也给我小舅舅算了”
顾软似笑非笑的看着杜宝珠,“宝珠妹子,你要不要把咱们家这宅子也搬去给你小舅舅住啊”
郑氏拉了杜宝珠,示意她别乱说话,杜宝珠撇了撇嘴便没有再接话了,她好几次来这里,都会被门房拒之门外,今天好不容易进来,发现这宅子里又多了好多值钱的家具和摆件,连那茶具看着都不是普通的,杜宝珠心里痒痒的,想四处逛逛,看看还有些什么值钱的动东西,但顾软一直没给她机会,她便一直很不满顾软没有主动说带她去逛逛之类的话。
最后杜宝珠被郑氏拉走了,第二天杜大忠来杜修家牵马车,杜大忠不会驾马车,吕仁把马车交给他的时候,他对杜修说道“大郎,三叔也不会驾马车,要不把你家车夫也借给三叔用用吧”
有马车,还有车夫,这不是更能显示他们家的气派嘛。
都做到这一步了,杜修好人做到底,点点头答应了,让吕仁赶马车送他们去。
到了傍晚时分,吕仁才赶着马车从镇回来,杜大忠他们早在自家门口下车了,杜修便没见到他们。
但是沈氏很好这亲事到底成没成,特意把吕仁叫来问了问,吕仁一脸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神情。
顾软问“这亲事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