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了韩国,秦国老秦人都有预感,下一个要灭的就是赵国。
秦赵以前虽也相互攻伐,却也不至于仇深似海,可长平之战后,两国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
上次六国联合攻伐秦国,赵国又是葬送了十五万大军,赵人对秦国已经恨之入骨。此次灭赵之战,定然不会如同灭韩那般一帆风顺。
韩国刚灭,所得韩国领土秦国一时之间也消化不完,灭赵之事被嬴政压下,明年再议。
当初六国流传,欲抗秦国,必出大国之言。各国招兵纳士,抢城夺地,相互攻伐,国力不增反减。
赵国经过长平和函谷关外的两场大战,赵国男儿损失殆尽,然,赵国地处多战之地,民风同样彪悍不屈,又招募十万新兵。将各城老兵调回,同新军中选出的四万,组成十万大军。六万新军派遣去代替老兵守城。
赵国组建起十万大军本没有攻伐他国的想法,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不曾想,燕国五十岁的老燕王去世,新王登基,欲图谋赵国,就派遣相国栗腹以和赵结盟的名义,将五百金赠送赵王为酒资,实为打探赵国虚实。
栗腹回到燕国禀报燕王说“赵国国内年轻力壮者都在长平,函谷关两战战死,他们的孤儿还未成年,是攻伐赵国的好时机。”
燕王大喜,召集大臣议事,乐毅父子并不赞同出兵,赵国身处四战之地,百姓经常操练,为了保家做战自是勇猛,燕国出兵未必会胜。
燕王不听,执意要发兵攻伐赵国,为了防备齐国魏国趁机攻伐燕国,留下乐毅震慑两国,派遣乐间和栗腹领十万大军攻打赵国。
赵国派遣名将廉颇率军迎战,在鄗邑击破栗腹之军,赵国将领乐乘在代邑击破乐间大军,乐间投降赵国。
乐间投降,乐毅怕被燕王迁怒也就逃离燕国,入赵。
燕国大败,赵国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廉颇率领北上,燕军阻拦,不敌,被驱赶五百里,可见名将之威。
廉颇率军包围燕国国都,向赵国求和,赵王痛恨燕国的背信弃义,无耻行为,不允许议和。
正在这时,秦国使者张仪出使燕国,欲和燕国结盟,燕王得知秦国来意。喜出望外,直呼天不亡燕,燕国危难之际,派遣使者前来救燕。
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