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正在香港喜来登大酒店举行。
郭宇的话说完,在拍卖席上站起一位年龄60多岁的老人,手里拿着话筒:“感谢郭宇先生,感谢张冲先生,能看到外流国宝回归,是我毕生的夙愿,正是像有郭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那些流失海外的国宝才能有回归之日。”
“拍卖会现在开始,底价零元,请举牌。”郭宇在上面喊道。
乔迁喜老先生高高举起了竞价牌,没等别人有反应,郭宇重重的敲下了木槌,嘴里高声喊道:“成交”
会场发出轰鸣般的掌声。
别开生面的开场过去,拍卖会继续进行,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一件件欧洲艺术品被摆上台来,一次次被人们喊出高价。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雕刻家,是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这幅油画就是雷诺阿的画作,名字叫《公园午餐》,这幅画曾经被美国柯尔特家族收藏,二战期间被纳粹得到,后来辗转······”
拍卖师在那里说起了小说,被柯尔特家族收藏是真的,这个可以查到历史资料,至于以后的情况,没有记载,纯粹拍卖行胡编乱造了,只为了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好卖钱。
不过雷诺阿的作品本来价格就高,多幅作品都收藏在卢浮宫,1990年的一幅作品《红磨坊的舞会》被卖到了7810万美元,当时由一个日本人收够。而另一件作品《煎饼磨坊的舞会》被收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现场的人们热情高涨,叫价一声高过一声,最后这幅画被卖到了3560万欧元。当然,本次欧洲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收的是欧元,欧洲艺术品吗,当然要欧元了,这样也好算账,这是郭宇说的。
“这幅画作是保罗·高更的作品,保罗高更是法国十九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这幅作品《牧羊》是他在1885年在法国乡村创作完成的······”
拍卖师不等人们从刚才的热情中走出来,立刻把气氛推向另一个高点,人们随着拍卖师的指点,再次不停的举牌,举牌在举牌。
拍卖会结束了,现场的参拍人员退场了,采访的记者和摄像师也走人了,张冲抱着郭宇激动的说道:“兄弟,我们发财了,你知道多少钱吗,7.8亿,欧元呀,70多亿港币呀,哈哈。”
虽然高兴,但张冲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忙,郭宇不管他,只说了一句,记得把钱打给我,就走了。
张冲只能默默的伸出来一根中指对着郭宇,算是自我安慰了。
平静的走到车上的郭宇,关上车门,突然大叫一声,:“哈哈,老子有钱了,老子可以随便花,买游艇我一下要买两,哈哈。”
不过他要买东西,还真的需要买双份。
郭宇在家中高兴自己赚钱了,而外面的媒体,特别是香港和国内的媒体却热闹非凡,郭宇的丢出一个龙头零元拍卖的噱头,很是被人们震撼了一把。
最先是互联网媒体详细报道了这件事情的始末,说郭宇是爱国商人,中国文化的保护者,同时也引起了网民在网络上的热议,有的说郭宇做的好,有的说他是土豪,毕竟一件龙头的价格要几千万,前几年何赌王捐赠的兽首马首是花了6910万港币购买的。还有人说郭宇人傻钱多。但大多数人对这件事情是持支持和赞赏态度的。
不管别人怎么说,国家对这件事情是给予了高度肯定,在第二天的新闻联播中,花了二十秒钟的时间,介绍了这件事情,同时还播放了郭宇拍卖龙首的镜头,并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把郭宇说成是爱国商人。
郭宇出名了,虽然说不上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但也是在国内出了一把风头,他要好的同学同事纷纷打电话过来问询此事,都不太相信一年前的那个落魄郭宇,今天竟然成了大商人,还是爱国级别的了。
郭宇确实很高兴,毕竟自己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龙头他并不在乎,现在的钱够他花不完的,能做点让自己高兴的事花钱也值了。
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郭宇查看功德点的时候,发现这两天突然暴增一百多万点,原先的功德点一直比较平稳的增长,今天的暴增郭宇想了半天才想明白,看来还是捐赠龙首的原因,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自己的行为,虽然不是直接帮助了他们,但是也完成了一部分的心愿,龙首的回归让很多人感谢郭宇,就有了这些功德点的增加。
看来自己以前不重视现代社会功德点的收集,嫌弃收的少收的慢,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以后自己可以在现代也下一番功夫,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呢。
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最后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做广告,自己给自己打广告,但绝对不是那种让人反感的商业广告,自己要做公益广告。
一般的公益广告内容形式很多,如宣传卫生交通,环境保持,禁烟、戒酒、救灾、安全、计划生育、防艾滋病等内容。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
自己用来宣传慈善也是很贴切的,原来很多公益广告请明星,这回自己可以上广告,就宣传慈善,以慈善为口号,让全社会关注弱势人群,关爱孤儿,关心孤寡老人等方面。
自己既做了慈善,有宣传了自己,还增加了功德点,一举三得的好事。而且现在国家也正在大力提倡做慈善,正好也迎合了国家的主旋律吗,自己做起来就会更加方便,阻力会更小。
打电话给小秘书穆彤,让他找香港最好的宣传团队,明天到自己的办公室,在叫自己的律师明天一起过去,自己有事情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