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都市言情 > 心之如莲 > 第293章 修会供宣说胜功德

第293章 修会供宣说胜功德(1 / 1)

且说众人听罢骅幼慈的一番解读后,皆似有所悟的点头,却听冯立程笑道:“骅老师说得很对。所以,我们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以‘教理’入手,来仔细分析,独立思考,思维辩证,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开智慧,才能真正修得到佛,因为没有一个‘笨’的佛,而且佛也不可能还有‘无明’吧?那究竟有没有禅宗所说的那种‘顿悟成佛’的呢?其实,也是有的。比如‘释迦摩尼佛拈花,迦叶尊者微笑’就是一例。但是——关键就在于这个但是,迦叶尊者是什么境界?那可不是普通的凡夫啊,虽然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实际也是佛的化身,因为一佛住世,万佛护持,包括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皆是成佛的境界,只是示现菩萨身,传承和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利广大的众生。所以,说得再白一点,拈花微笑,见性成佛,那叫‘示现’或者说是诸佛互相配合着‘演戏’,实际迦叶尊者早已是成佛的境界,如此才有可能。即便不是这样,因为碎掉一个杯子就见性开悟的,也不是一般人的境界,那也是累生累世修来的,就好比这杯水本来就快要满了,这最后一滴下去的时候,他就‘开悟’了。可是,若是普通凡夫,你哪怕碎掉一万个杯子他也开悟不了呀!释迦牟尼佛一个弹指,说‘出去’,他的那些弟子就生了出离心,离开苦谛集谛,然后再一个弹指说‘进来’,就入到道谛灭谛,瞬间开悟。可还是那句话,这些弟子不是普通凡夫啊!若不是佛的化身就是如意宝弟子,也是累世修来的只差一滴水就满的那种境界才有可能。不然你试试看,对一个凡夫一个弹指说出去,他会怎么样?他一定说:啊?去哪儿?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众人听罢,不禁齐声哈哈笑了起来,接着便不住的点头,且听他继续道:“所以,学佛就一定要明白‘教理’,这才有‘闻思修、戒定慧’,如果期望着单靠‘参话头’那个佛果有一天会不小心砸到自己的头,一个不留神就成佛了,那这个佛也太容易了吧?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何况是‘修佛’?所以,禅宗为什么从古自今都那么火爆,包括现在这个时代更是,处处是‘禅’,各种各样的‘禅’,而众人皆如此推崇,真要追究起来的话,究竟是与内心哪一种想法相应了?这个就大家各自去体味吧!”

冯立程说罢,不由得意味深长的看了看众人。却听祝容芳笑道:“要说禅宗火爆,还有比它更火爆的呢,那就是‘净土宗’,只要专心念‘南無阿弥陀佛’便能往生净土,这个连‘话头’都不必参了,不管识字不识字,也不论男女,老幼妇孺皆可修持,门槛极低,谁都可以修去净土。这个‘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得有多大!”说罢,却见众人又不禁掩面而笑,一时笑罢,方听郭迟易道:“所以,依尊上师在《菩提道》里,还有平时的开示中,也反复提到这个问题。上师说:净土又不是垃圾堆,每次想到这句话我就忍不住想笑。当然,众生愚痴说来也是可怜,所以不论是什么宗,如果不明‘教理’,到最后全部都沦落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害人无数啊!依尊上师多次提到,《阿弥陀佛经》有云: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这个善根、福德便是自己的‘资粮’,没有这些资粮便不可能往生净土。即便不是成道者,也得是业清净者,不是业清净者,对三藏十二部经的佛法教理也要通达,三十七菩提支、八正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等的学处全部要通达,并且还要有足够的‘福慧’二资粮,才有可能往生的。哪里是连‘佛’都不认识,只要念念佛号就能成的?还是刚才冯老师的那句话,天下哪有这么轻巧的事儿?连世间法皆是如此,更何况是出世间法?由此可知,一切修持的法门,都必须以正确的‘教理’为基础和内涵,否则的话,就变成虚有其表,徒有其名,挂羊头卖狗肉了,那样就不会是真正的‘佛教’了。”

见大家讨论得如此热烈,冯立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最后总结道:“修十善业,虽说是下士道,得到的是人天之果,但确实要如理如法的修持也不容易,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妄语、不邪淫,不贪不嗔不愚痴,那必须得有相当的善根才有可能守得住自己这身语意三门,不令其造诸恶业,於己於他於这个社会都是相当的重要,也是一切修持的基础。因为如果连这点小小的习气都战胜不了,还想说修什么大法能成就,那也是自欺欺人罢了。而且佛所宣说的十善业,虽不能出世间,解脱生死,但也与一般其他宗教的十善业是有根本区别的。因为佛的善巧宣说,八万四千法皆是趣入解脱之道、成佛之道的因,只是前面前面后面后面,对不同的根基宣说不同的法,大乘、小乘、显教或者密法,乃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悉皆如此!所以,真正懂得佛法就会知道,佛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皆是环环相扣,前后贯穿的。就好比一台电脑的程序,你不能有BUG,否则就会阻塞,不能正常运行。但是从小乘到大乘显教再到密法,因度化不同的方便而说不同,可我们就是要将所有的矛盾全部厘清,哪些是共同要修持的,哪些是要转化取舍的,这些全部都要融汇贯通起来,才有可能修得到佛。这其实就是在磨练我们的‘智慧’,消除我们的无明,增强我们‘遍知’的能力,而‘遍知一切’的这个智慧,将来成佛的时候就是‘光明法身佛’。所以,我们依止具量善知识修学,精勤闻思修,才有可能真正厘清这些佛法的体系和脉络,真正获得圆融无碍的真知灼见。以此,才能开启智慧,消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获得成就。比如说,《菩提道》里所宣的‘下士道’,人天之果的修持是必须以‘皈依三宝’为前提的。这里就涉及了‘皈依’的学处,谈到皈依,就必须了解和认识佛法僧三宝,如果连三宝都不认识怎么可能会有皈依的学处呢?那要认识三宝就必须要了解佛的法报化三身,了解佛宝法宝僧宝,了解苦集灭道,了解空性正见。如果这些都不了解,那你说认识三宝也是自欺欺人。所以你瞧,佛法就是这样环环相扣,越讲越广的。所以,佛教里面的下士道,实际上是要让我们持续不断的获得这个‘八暇十圆满的人身’,因为唯有暇满人身才有机会受持佛法并解脱成佛。哪怕是‘天众’,他们虽然也可以听闻佛法,可是修不成的,到最后还是要得到暇满人身才能修。这就是佛法的下士道‘人天之果’与其他宗教之根本区别。说白了,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下士道实际还是佛在教导我们怎么样保住这个暇满人身,然后才有机会和条件进而修持佛法,解脱三界,圆满成佛。因为依‘皈依戒’所修的善根,我们才有可能生生世世得到佛的加被,最终的目的还是趣向那个出世间的佛果的。以此类推,中士道的声闻乘和独觉乘也是一般的道理,先让那些只有小乘根基的人去修解脱生死,可是到最后他们就会知道,自己还没有圆满,原来还可以再进步的,到头来还是要修菩提心,去清净圆满,只不过绕了一个远路罢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成佛的道上来。所以,对于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而言,不论是下士道还是中士道和上士道,‘皈依戒’都是根本,如果连‘皈依戒’都没有了,就什么都不用谈了。在此基础上,下士道如理勤修十善,远离十不善,才能得到‘暇满人身’,中士道再加上‘个别解脱戒’以及出离心、悟无我、三十七菩提方、八正道等小乘的学处全部圆满,方才可以得到阿罗汉果位,解脱生死,进入有余涅槃或无余涅槃。那如果是上士道则是菩萨戒和密宗戒,这样一层一层的加上去,再加上菩提心、悟空性、六度四摄,乃至融修本尊的法门全部圆满的时候,才能成满菩萨道及佛道。所以,我们修佛一定要对‘戒律’非常熟悉,‘戒’如同大地,没有大地,就不会开花结果。在现今这样的末法时代,各种邪见四处横流,乃至有些说什么厌恶这个人身,说做人太苦了,要逃离三界,来世不要再做人等等。以为这样就是解脱就是断轮回,但其实,即便我们成佛了,法报化三身同时成就,也还是要以‘化身佛’来普度一切众生的啊,十方法界众生度尽之前,化身佛和报身佛会一直在的,只有当众生度尽的时候,才会融回法身慧体。所以,解脱生死出离三界,在成佛的境界来说是‘任运自在’,‘因果业三解脱’,不受生死轮回的系缚。没有死,但不是不可以‘生’啊,化身佛不是生了吗?可以生的,但就是没有死,因为已经‘自在’了嘛,来去自如无有障碍。所以,一般认为断轮回就是永远不再做人了,不来了,要逃离三界,那请问是要躲哪里去啊?躲到大海里去吗?还是躲到外星际去?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所以,这些全部是邪见来的,种的因就是将来连这个‘人身’都保不住,那六道里面,唯一可以解脱成佛的就是‘人道’,连人身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断轮回?所以,由此可知我们能值遇阿帝夏大尊者、种敦巴胜者、宗喀巴大师等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嘎档教法,将释迦牟尼佛所有教法汇归为全圆的道,并以道次第的方式善巧教授,再加上显密圆融,又有我们依尊上师无上猷钆部密续的成熟授权,我们得修这样殊胜的大法,果真也是累生累世修来的善根福报。好,那今天我们的研讨就先暂告一个段落,随喜各位精进修持的善根与功德,那现在我们来以此功德做回向。”说罢,便领着众人作了功德回向。

待众人念完了回向文,却听骅幼慈笑道:“今天是农历二十五,行修会供的日子。待会儿咱们七点还是在这个教室,共修《深道上师供养经》!已经得权的师兄必须参加,还未得权的师兄若没有其它事也建议一起参加,以行修会供的功德上供诸佛菩萨天会,下施六道一切众生,是无比殊胜的!”

这时,却见冯立程早已拿了一本会供经在手里翻看,便回头对骅幼慈道:“你再给大家详细讲一讲行修会供的功德吧!”骅幼慈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会供法本,向众人道:“会供仪轨中总摄诸佛之秘密,乃释迦能王经续之心要。所谓经续就是指显教和密法,也就是说我们的会供经乃是集合了释迦牟尼佛教法所有显和密的心要精华,故而非常的殊胜!凡是获得此法之传承口诀而如理守护清净誓言,若能够日日勤修,以此功德,则乃至曾经造作五无间罪业,且尚未入道之凡夫都能於人寿三年三个月中圆满地道功德而快速成佛。每日勤修者,若能如理守护清净誓言,即便修习三主要道、生圆次第尚未成就者,罪业纵使再深重,寿终之后都能依凭平日修持之力往生净土,成为如意宝般之上根弟子——”念到这儿,却忽听她笑着加了一句,“这可比光念‘南无阿弥陀佛’有用多了。”

众人一阵笑,却听她继续念道:“此法亦可作超度亡者之用,祈求以上师本尊之加持力超度引领亡者往生净土或投生善趣,成为如意宝般之上根弟子。若生平也没对此法生起信仰之具心,从临终断气前尚清醒时起,乃至断气后七天间,若能有誓言清净之猷钆士为彼念诵此经满十万遍,亡者亦可凭此念诵功德往生净土,成为中下根弟子。在会供的同时,也能令走空护法欢悦,并让我们的行业顺利,各方面都能顺足且於速成满盛愿。因此,一直以来,藏传佛教无论各派都视会供为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供养上师不二法门。”念毕,却听冯立程道:“好,今天的研讨课就到这儿,随喜大家功德。请留下来参加会供的师兄一起帮忙摆一下供品,然后你们可以先去用餐,晚上七点我们正式开始!吉祥如意!”说罢,众人便皆合掌齐声道:“吉祥如意!”

最新小说: 势不可挡 重生之心动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望眼欲穿 天价萌妻 都市医仙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岂言不相思 我自地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