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都市言情 > 心之如莲 > 第136章 解空性活佛示性谛

第136章 解空性活佛示性谛(1 / 1)

冯立程问罢,众人都恭敬的等待上师开示,却听上师道:“万法皆空,这个空是‘性空’,不是‘空空’没有的空,也不是将来无常变化而归空,更不可能是‘空性’。现在大部分的佛教,说诸法皆空啊,是因为本来没有,本性清净,所以他们这样的禅,无念中入住,就这样空空入住。但是你问他这个眼前的境有吗?他说有,因为因缘和合;没有吗?也没有,现在暂时存在,将来刹那归空。所以就四大皆空,地水火风都不是我,色受想行识也不是我,所以找不到我。所以未生我是谁?未生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又是谁?现在这些禅宗在参话头都是这样,谁谁谁,找不到,又看到缘起,但又找不到——哦,悟空性了!就这样悟空性的!那有悟了吗?他说悟了。所以这是邪见来的,不是这样悟的。他以为看到无常变化,看到因缘和合、刹那刹那变化,就看到空的体性,就是见到‘空性’了。他说因为所有的法都是这样如梦幻泡影啊,所以欢悦、喜悦,禅乐就出现了,就以为自己‘悟’了。那这是什么啊?世间共同的禅乐啊!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八定都会有的。但是错掉了,这是世间共同的禅定,不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止观双运,定慧不二的定。佛法里面讲的定,一般讲‘禅定’,但这个词不可以用的,因为会与世间外道共同的‘四禅八定’混淆,佛法讲的‘定’不是‘定死’在那边,是一定要‘於善缘的境中入住,一心不乱,同时还要各各观察慧’,所以现在我们改为‘静虑’。比如慈心、悲心、大悲心、菩提心、布施彼岸、忍辱彼岸、六度四摄等这些善缘的境中入住,一心不乱,这样的定叫做‘奢摩他’,即一般所讲的止观双运的‘止’,我们现在改为‘住境’。因为其实不是‘止’,在文字上会有歧义,意思是说‘止’就是要去‘空掉’吗?当然不是,是要於善缘的境中入住,一心不乱,心不可以跑掉的啊,这个是方便的部分。另外还有智慧的部分,也就是说‘於善缘的境中入住,一心不乱,各各观察慧’。那就要看是以什么宗义的立场来‘悟’。若是以‘应成中观’的立场,就是以悟大悲心、菩提心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智慧而各各观察,这其实也是定,叫做‘比巴萨那’,即一般所讲止观双运的‘观’,我们现在改为‘余见’。所以,一个方便,一个智慧,两者双运中八万四千法同时照了,这样的‘定’,才是真正佛教所说的定慧不二的‘定’。但都还不是‘三摩地’哦。所谓‘三摩地’是必须‘奢摩他和比巴萨那’这两者双运,并且於‘空性’中入住,这样甚深的‘定’才是真正佛教所讲的‘三摩地’哦!那你说,如果还没有悟空性的时候,怎么在‘空性’中入住?所以,那就不是喽。意思是说,真正的‘三摩地’一定是出世间的胜者的境中才会出现的,因为他已经现量证得‘空性’。那平时我们观修,其实是在揣摩那个‘意境’,但是知见首先一定要正确,然后才可以透过观修不停的‘揣摩’,这样才有可能从比量到现量而证悟‘空性’。从这边就可以知道,真正佛教的‘三摩地’不是那么简单的。一般连前面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会有‘三摩地’呢?就等于骗人一样的道理!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问到底什么是‘空性’?那什么又是‘性空’?‘空性’与‘性空’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所谓‘诸法皆空’的那个‘空’,不是说因为刹那变化,看到那个无常而归空,那是表象,现在一般佛教就执着在这个上头,其实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要当下看到那个缘起幻化的境没有‘实性’啊!正所谓‘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的道理,这才是‘法性一味’的真实密意。一切诸法皆是依缘起幻化而存在,而不是说现在因缘和合暂时存在,也不是说将来刹那归空,而是当体即空,三轮体空,自性为空——即没有主宰的意思。所以缘起有、自性无,是说有自性的缘起不存在,所以缘起自性空,亦乃自性空的缘起,这才是‘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缘起’与‘性空’这两者并不相违,也不是这一刹那和下一刹那,而是同时的。因为有自性的法没有一个嘛,那不是缘起那是什么?看到缘起就看到性空,看到性空就看到缘起啊!那才正确来的。所以不是说在‘无念’中入住,把什么都空掉。他那样在定当中观观观,到最后就全部消失了,空掉了,还会讲说‘不是空空没有的空’,说那个是‘顽空’,要把这个‘顽空’的空也空掉,可搞到最后还不是‘顽空’?他们这样的定很厉害的,最长的八万大劫都可以定的,比如无色界天,就是这样的定。但是没有用啊,烦恼障所知障断不了,不能出世间,回过头来还是要轮回,所以这些时间都浪费掉了。正确的应该是刚才说的‘静虑’,一定要‘於善缘中入住,一心不乱,同时还要各各观察慧’,这样来观修‘道’才会增长,才有可能悟空性现量出世间嘛。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到底什么是‘空性’?‘空性’是胜谛,是灭谛,是常法,是於胜者的定中不二现的法。但是‘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是‘法性’,也是常法,因为‘无自性’是不会变的嘛。所以,胜谛的法也缘起性空,俗谛的法也缘起性空,常法及无常的法全部都缘起性空。故说‘法性一味’是这个意思。所以‘诸法皆空’,不是说诸法都是‘空性’,而是说诸法皆是‘缘起性空无自性’。这样来解释,你就可以知道,诸法皆空的‘空’,实际是指‘性空’,而不是‘空性’。所以,从这边就可以知道,‘空性’一定缘起性空无自性,但是缘起性空无自性却不一定是‘空性’,为什么?因为还有俗谛的法。就好比说男人是人,但你不能说人是男人,因为还有女人故。所以一般佛教搞不清楚的,缘起性空无自性也是空性,无常也是空性,乱七八糟。说一切法皆是空性就错得更离谱了,那是连常与无常的法、胜谛与俗谛的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搞不清楚了,几乎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平时不问还好,只要问起来,一开口几乎全部都要倒闭的,末法时代几乎都是这个样子。怎么样?听无?”

最新小说: 望眼欲穿 我自地狱来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天价萌妻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势不可挡 重生之心动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医仙 岂言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