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 第一百一十章: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第一百一十章:怒其不争,哀其不幸!(1 / 1)

()一场战争,它无论大小或者战况是否惨烈都是一种有计划的群体行动,任何的部署的方案必然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演和计划,后会被拿出来当做作战计划使用。【高品质更新】

德意志第三帝国有与整个世界为敌的勇气,那些顽固的传统军人死硬地认为,德意志的6军在6地上没有国家可以抵抗,而似乎战场也如同这些人所讲的那样,一年之内横扫整个欧战的德意志6军还真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每次都是极为轻易地击垮对手获得胜利。

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当中,德意志第三帝国或许不是富创造力的国家,但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却是善于包容总结的国家。飞机并不是德意志先明创造,坦克也不是德意志明。事实上先明出近现代化飞机的国家是中国,这名明家姓沈。至于坦克全世界都知道是英国人先弄出来并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一战时期的德意志6军就被简陋的坦克驱赶了五十公里,完事后甚至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知道鬼东西叫坦克。

德意志民族将别人明的东西总结起来,并作出一套严谨的使用方法,而那些明者却是对自己明出来的东西固步自封乃至于视而不见,其中似乎以中国为顽固,至少是顽固了两千余年。拜依靠篡改和扭曲先人遗作成为政治成本乃至于想出名想疯了的“精英们”,他们说那叫“奇技yn巧”嘛。一个国家民族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方设法的阉割掉,这怎么能不落后!怎么能不挨打?!

世界上强大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性,那便是包容!只有拥有包容的度量能借鉴别人的优点展自己。所谓的“包容”并不是丢弃自己民族的文化,如果文化被遗弃了,那还有什么民族?包容也不是死硬地搬照他人成功的方式来展自己。

不过,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和谐了自己的主体民族文化,理由是担心国内的少数民族反感。其实呢,得说一句“反感?反你妹!有空捏造那些莫名其妙的少数民族文化还不如多干点实事去”。//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说句不好听的话,执政者将主体民族阉割干净了,这个国家离灭亡或者分裂也就不远了,爆战争的话,上战场的永远是那个主体民族的弟。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然需要一个主体民族,这个如果不被重视,比如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主体民族没有,比如少数民族一年有多少多少辅助主体民族少乃至于根本没有……,那么这个国家还有所谓的民心吗?或许有!不过那是民心背向……

在处理民族构造上面,失去原有历史轨迹的德意志做得或许不是好但也不至于糟糕。德意志国内以日耳曼人作为主体,其余如犹太人、吉普赛人、乃至于斯拉夫人,其中以日耳曼人受到政府的照顾多,其余按照种群贡献排定。没有人对此有所不满,因为日耳曼人在德意志付多的税,战死在沙场的人多。既然日耳曼人做出如此多的贡献,那么其他种群有什么资格嫉妒或者怨恨?如果付出多回报却是少,想象一下,政府会得到爱戴么,还会有人愿意上战场么。

唔……有的,洗脑呗!一代一代地洗脑下去,传说中的“民可使之,不可使其知之”。看!多么有建设性且有效的统治手段啊!好吧,德意志真的是在一如既往地进行洗脑作业,这一套行政手段还真被学了,只不过又是“学其糟糠,弃之精华”的山寨版,纳罕之极。

“学之精华,弃之糟糠”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越德意志,比如在军事行动的方案推演上面。

德意志第三帝国计划的部署和推演一直以来所采用的依然是从其他国家学来方法,这个方法叫“兰彻斯特的战斗力方程”。

什么是兰彻斯特的战斗力方程?它又被称为兰彻斯特战斗理论或战斗动态理论,是应用数学方法研究敌对双方在战斗中的武器、兵力消灭过程的运筹学分支。1915年,英国工程师F兰彻斯特在《战斗中的飞机》一文中,先提出用常微分方程组描述敌对双方兵力消灭过程,定性地说明了集中兵力的原理。开始是用于分析交战过程中的双方伤亡比率,后用途逐渐推广。

兰切斯特方程证明,相同战斗力和战斗条件下,1对2人作战。几轮战斗下来。多方只要伤亡268人就能全歼1人的队伍,兰切斯特方程特别适用于现代战争中分散化军队和远程火炮配置生的战斗,远距离战斗比如炮战、空战、舰队海战很可能出现兰切斯特方程的理想情况。

兰彻斯特的战斗力方程是:战斗力参战单位总数x单位战斗效率。它表明:在数量达到大饱和的条件下,提高质量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而且是倍增战斗力的有效方法。在高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已经生了根本性变化:质量居于主导地位,数量退居次要地位,质量的优劣举足轻重,质量占绝对优势的军队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一般说来,高技术应用在战场上形成的信息差、空间差、时间差和精度差,是无法以增加普通兵器和军队数量来弥补的;相反,作战部队数量的相对不足,却可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基础的质量优势来弥补,即通过提高单位战斗效率来提升战斗力。

战争实践表明,提高质量是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在部队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质量高者获胜,质量差者失败;倘若不能形成同一质量层次的对抗,处于劣势的一方纵有再多的飞机、坦克、大炮,也可能失去还手之力。假定的单位战斗力是B的一半,但是数量是B的三倍。假定B有1人,有3人。如果是面对面的战斗,方损失264人即可消灭掉B方的1人。现在需要先接近B在进行面对面的战斗,按兰切斯特线性律,付出1人的代价歼灭B5人以后接近,在2对5的近战中,付出187人的代价歼灭B方5人,总损失1187人对1人。兰切斯特方程没有考虑战场上的许多要素,并不完全,对局部的战役有参考价值,对整个战争的结局无能为力。兰切斯特方程在战争摸拟的时候会被经常使用,恩格尔曾经使用兰切斯特方程摸拟硫磺岛战役,计算结果与事实非常接近。

即任一方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称兰切斯特平方律。仍假定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是红军的四倍,1名蓝军和4名红军近战后,当蓝军1人全军覆没时,红军仍有sqrt(4^2-4*1^2)=346人留下(这里sqrt为平方根,^2为平方),即损失54人。这就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数学依据,而且优势兵力一方的实际损失比劣势兵力的一方还小。

考虑另一个情况:2名蓝军和4名红军交战,双方实力相等(sqrt(4^2-4*2^2)=)。如果红军通过战术动作或计策使蓝军分成各为1人但互不支援的两半,则红军可以第一个1人,再用剩余的力量以第二个1人,红军总代价为118人,总战果为2人。这就是“各个击破”原则的数学解释,也是兵败如山倒的数学解释,因为兵败的典型特征是各自为战,尾不顾,在客观上强化了被各个击破的机会。

仍然考虑蓝军1人,红军4人,双方战斗力差距为4:1的情况,但双方距离很远。如果红军付出一半的代价推进到近距离,按4:1的线性律,这时红军还剩2人,蓝军5人,但接下来红军就可以挥近战优势,以第二个5人。这就是勇猛突破、近战歼敌以克服敌人远射火力优势的数学解释。

没错,就像现今被德意志第三帝国用在战场上所向睥睨的坦克一样,兰彻斯特的战斗力方程依然是由英国人先创造,然后被德意志第三帝国拿来狠狠地蹂躏英国。就像……怎么说来着?中国人明了指南针,被大食人(阿拉伯人)拿去运用,再被欧洲人学去,开着战舰到达亚洲,再用中国人明的火药装着炮弹砸在中国人的脑袋上,由此打开了辫王朝的国门。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好吧,思绪混乱,这并不是没有理由,尽管纠结与沮丧,在徐阳的同意下,第三帝国正式展开了与日本帝国的结盟谈判。而今年,入侵中国的日本已经啃咬了大半个中国版图,在此现状下,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中国内部虽然喊着“统一抗战”的口号,但是各支武装仍然互相咆哮撕咬。如此现状下的中国,日本没有去招惹美国的话,抗战还需要打一百年,这还是在没有将自己咬得灭种的前提下……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110_第一百一十章: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解构诡异全文 皇家娱乐指南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大唐无双皇子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红警之崛起南洋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超能暴乱 温柔坠落 绝对征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