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历史军事 > 琉璃世琉璃塔 > 第六十一章 一世铸辉煌

第六十一章 一世铸辉煌(1 / 1)

初夏的江南,夜风习习,拂动着树叶花草。??? ◎№ 中?卐文网?w`w-w`.、8`1、z-w`.

后宫里四处灯火通明,匆忙的脚步来来往往;偶有人话语,都是压低了声音,简短明了。一片忙碌中,掩不住深深的悲伤。

乾清宫,御塌前人头攒动,围了一层又一层。

皇太孙在最里面,跪在榻前,满含泪水。

梅驸马,齐泰,魏国公曹国公长兴侯黄子澄在第二层,一齐紧张地望着皇帝。

王直带着太医们大小太监等候在外圈,孙贵妃和太子妃吕氏宁国公主一众女眷站在塌旁的珠帘之后。

众人面色悲戚,孙贵妃等已经是泪水止不住地哭,又不敢出声,握着绢帕捂着嘴,绢帕早已湿透。

这些人围在榻前,已经好几天了。朱元璋有时候睁开眼睛,却都很快闭上。王直捧了吃的喝的和汤药去问,他都微微摇头不理,继续昏睡。

朱允炆紧紧握着皇祖父的右手,凝视着他灰败瘦削的面孔,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朱允炆作为嫡长孙,自小就常在朱元璋身旁。太子过世后,朱元璋更是每日都把他带着,学习生活无微不至地关怀,事无巨细一一亲自过问。朝堂上的政务自开始手把手地交,慢慢地一点点放手,后来基本就让朱允炆放手去做。可以说,朱允炆是朱元璋一手造就的。

朱允炆想起父亲也是这样,在病榻上一日日消瘦失去了生气;想着这些年和祖父在一起的时时刻刻,偶尔有时候严厉,更多的是慈祥,关怀,期望。。。

忽然,朱元璋缓缓睁开了眼睛。朱允炆急忙眨眨眼忍住了泪水,弯腰轻声唤道:“皇祖父!”

朱元璋微微侧头,看到朱允炆,慢慢露出一丝微笑,低低说道:“好孩子!”

朱允炆忍耐不住,一颗大大的泪珠滴在了被褥上。

朱元璋抬了抬左手似是想抚摸他的头,却终于抬不起来,颓然落下。

朱允炆急忙分出只手,轻轻地抚摸祖父骨骼嶙峋的左手。?¤ 中文?网 ◎?◎ w、w、w-.-8、1`z`w.又叫了声:“皇祖父!”

朱元璋含笑看着他,想说话却说不出来。

黄太医递给皇太孙一碗参汤,朱允炆知道这是吊命用,也就是说皇祖父是真不行了。朱允炆伸手接过,手直抖,眼泪滴落在参汤,噗地溅起一颗水花。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咽下泪水,把参汤端到朱元璋嘴边,小心翼翼地用勺喂着。朱元璋咽得极慢,唇边还有参汤溢出来。朱允炆一点一点地喂着,再拿棉帕擦干净他的嘴角,手势无限轻柔,包含着眷恋和悲伤。

身后的众人关切地望着。

朱元璋喝完参汤,又闭上了眼睛。朱允炆含泪握着他的两只手,一下一下摩挲着,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输进祖父的体内。

众人静静看着,乾清宫里上百个人,敛声屏气,竟然没有一点儿声响。连殿外平日吵闹的蟋蟀青蛙今夜也没有动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元璋忽然动了动,又缓缓睁开了眼睛。

朱允炆急忙迎上去,皇帝却不看他,望向他身后的大臣,目光落在梅殷身上。

梅驸马上前一步,叫道:“父皇!”语声已经哽咽。

朱元璋含着笑,缓缓说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就这几个字,说了很长世间,断断续续,声音极低。

梅殷泣不成声:“孩儿定效死力!”

君子一诺,死而后已。梅殷为了今夜的一句话,奉上了余生,奉上了生命。

朱元璋又缓缓看向其他大臣,目光一个一个移过去,低低说道:“好好辅佐太孙”。

齐泰耿炳文徐辉祖李景隆黄子澄齐齐跪拜:“臣竭死力!”耿炳文跟着朱元璋几十年,第一个忍不住,不知何时已经老泪纵横。

同样,这些人也为这承诺献出了生命。只除了一位。

朱元璋看回朱允炆:“朕好后悔”,喘了口气:“不该挪动佛舍利。卍 卍 ?中卍文?网 卐 w-w`w、.、不要怪祖父”。

朱允炆举袖随便抹了下满脸泪水,拼命摇头,说不出话。

朱元璋喘着气接着说道:“宜宁是好孩子,不要为难她”,艰难地接着说道:“记得,朝鲜,睦邻”。

朱允炆愣了愣,身后所有人也都极其意外。皇帝到这时还记得李才人和朝鲜的事!

朱允炆双眼通红,拼命地点头。

朱元璋喘着气接着说道:“让她去塔里,在舍利前,”积攒了些力气,才接着说了出来:“替朕诵经悔过。她是皈依弟子。。”

朱元璋这么说,不但是饶了莲花的死罪,反而是赏她了。那时候的价值观,替主人守孝守坟甚至殉葬,都是光荣的事情。皇帝乃天子,作为皇帝的替身去诵经忏悔,无上荣耀。

朱允炆泪流满面,只是拼命地点头,什么也说不出来。

朱元璋含笑看着他:“好孩子!老四,老四。。。”说到这里停住,似乎在思索。

朱允炆不敢催,红着眼看着祖父。泪水涔涔流过面颊,流进脖颈,也都忘了擦。

好半天,朱元璋也不说话,就那么含笑看着。

梅殷觉得不对,上前一步,探手一试,朱元璋已经没了气息。

朱允炆反应过来,一把搂住祖父,悲声喊道:“皇祖父!”

****************

宗人府的牢房里,闷热异常。听得见窗外刮着风,渐渐地有些大。

莲花盘腿而坐,默默诵着经文:“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知怎么,心安静不下来。莲花听得到风声,听得到外面狱卒说话声脚步声,甚至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声。

莲花有些不安。那年与母亲坐禅,也是心惊肉跳,结果正是父兄小弟噩耗传来的时候。

莲花抬起头,望着小窗,风益大起来,晃动着窗棂。

忽然,远处皇宫里的钟响了起来!

莲花一震,跳起来奔到窗口,仔细聆听。

一,二,三,四.。。钟声响着,响着,响了二十七下。

二十七下!这是最高级别的钟声,是皇帝!

那个如慈父一样爱护自己,一起诵经一起坐禅一起念诗,慈祥可亲的皇祖父,驾崩了?

莲花的腿一软,摔倒在了地上,泪水汩汩地涌了出来。

仿佛就在眼前,他念着乐府诗,他叫着孙媳,他含笑看着三绝扇,他答应遣使日本,目光中有赞赏有疼惜。。都没有了吗?

钟声之后,远处又响起了鞭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至远。太监舞鞭呼喊:“皇帝驾崩了!皇帝驾崩了!”语声清脆嘹亮,带着哭音。

莲花再不能忍耐,泪水汩汩而涌,终于伏在了地上,嚎啕痛哭。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庙号太祖,史称“明太祖”。谥高皇帝。同月十六日葬于紫金山孝陵。

明太祖出身寒微,自幼家贫,缺衣少食不得不去做雇工,甚至做了几年和尚。自元末的红巾军起义开始展露头角,征战十六年,推翻元朝,建大明,统一全国。

太祖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悉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这个遗诏的大意就是说,我朱元璋辛苦了三十一年,为了百姓勤劳工作;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大家都好好帮他;我的葬礼简单点,大家哀悼三天就行了;各个藩王守好封地,不要来京师奔丧了。

其他都没问题。不许藩王来京师奔丧的遗愿,在当时就一片哗然,后世也一直被史学家质疑。究竟是朱元璋本人意愿,还是顾命大臣们小心谨慎,不得而知。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自第一个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历时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共有过两三百位皇帝。明太祖在这些皇帝中,说第一绝大多数不同意;说前三应该相当一部分人赞同;说前五不会有人反对吧?

明太祖建立的大明帝国,历经二百七十六年。中国历史上大一统,过二百年的王朝只有四个:汉唐明清。

在明太祖之前,自唐朝后期开始动荡,经五代十国,又北宋与辽并立,至南宋与金对峙,这是长达四百多年战争不断的时期;然后蒙古虽然统一全国统治了九十八年,但这在当时,是认为异族人统治。中原的百姓,始终是不认可的。(就像清朝因为是满族当政,自始至终都有相当多的汉人反抗。)

而明太祖,恢复了中华,统一了全国。

登基后在位三十一年里,规范典章展国力。健全了各种政治制度使得中央集权更加集中和强化;采取了各种措施展经济,如奖励开垦,均平赋役,兴修水利,轻税便商等。明初的政治经济初具模型,为之后的永乐盛世奠定了基础。

所以,明太祖一声的功绩概括起来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各位看这个可能眼熟,不错,孙中山借用前八个字做了兴中会的口号,并把这十六个字展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生主义。实际这段话出自《明太祖实录》,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大的贡献。

然而,明朝衰败终于灭亡的原因,也是因为明太祖。

洪武三年的分封藩王,为大明帝国埋下了祸根。为什么呢?

明太祖分封的时候,一共四十九个亲王郡王。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已经接近三万。不错,三万个王爷,每年所需仅禄米一项,就占全国总产的一半。到了最后一任崇祯皇帝,全国财政早已多年入不敷出,最大的原因就是负担不起这么些王爷。

而这一藩王制度,历全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虽几次被提议改革,却因为是明太祖定的,终于没有人敢动。大明帝国眼睁睁地一代比一代弱下去。明太祖地下有知,大概也有几分后悔吧?

太祖驾崩,朝廷出明诏,传檄天下。传遍了应天府,传遍了大明全国各地。

最新小说: 红警之崛起南洋 超能暴乱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皇家娱乐指南 大唐无双皇子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绝对征服系统 温柔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