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虎头辽宁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里,“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万事、万物中,总是要有个领头的。一个地域,也常常会因为历史或社会原因,出现某一地区领衔于其它地区的“头”现象。
风水学中的“地眼”,大概就是对地域中“头”现象的诠释了。
说辽宁是东北虎的头,不仅仅是指它在地图上的方位(图603)。如果寻查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出,辽宁在东北一直处于“头”的位置。
大清王朝的发祥地,是辽宁新宾县。清兵入关之前,大清的始皇帝努尔哈赤、二代皇帝皇太极实际是坐镇辽宁统治东北的。1644年,清兵入关,顺治特意将沈阳设为留都,并派内大臣在此管辖东北。
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皇帝退位。张作霖成了“东北王”。这条绿林好汉的官邸“大帅府”,就设于辽宁奉天(现在的辽宁省会沈阳市)。这个事实,是民间认可辽宁为东北之首的主要原因。
到了革命年代,辽宁在**领袖人物的战略视角里,更占有特殊地位。解放东北的关键一仗是辽沈战役。这一仗打下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局面开始了。解放后,中央政府实行大区管理体制,东北局的驻地设在辽宁沈阳。后来,大区撤销。文革中军界参政,沈阳军区实际上变成了东北三省的总管。
假若引证近代的事实尚显肤浅。那么,我们可以打开中华民族久远历史上的一幅地图,看看当时辽宁在东北地区的位置(图604)。
这幅图,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当时东北的版图上,只有辽宁地区直属图604汉代辽东图于汉中央政权管辖。其它地区,还属于向中央政府交税纳贡的中国北方民族政权。以后,历代中央政权为了制约东北,都不能不把重心放在辽宁。
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即使在东北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上。辽宁也曾经有过重抹浓彩的大手笔。五千年前,曾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牛河梁红山文化正是发源于辽宁的朝阳地区。大量考古事实证明,就是这儿,飞出了中华第一支鸟(孔子鸟),雕出了中华第一条龙(玉雕猪龙)。
为此,史学家们感叹,一道万里长城,造成了千年误会。过去,人们总以为东北是孔圣人未到的地方,是文化的荒漠。岂不知,红山文化的发掘,证明东北文化与中原大地同样辉煌。
几千年黑土地的沧桑,将辽宁推向了“头”的位置。近代百年的风云事变,更加固了辽宁“头”的形象。
其实,从地域幅度上看,辽宁的面积在东北三省中是最小的。陆地面积仅有14万平方公里,比黑龙江46万平方公里小两成还多。但是,它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却雄居东北三省之首。2004年,辽宁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800亿,超出吉林一倍还多;超出黑龙江50%。近两年,党中央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共计确定了100个重点项目,其中辽宁一下子“抢”了52个,占总数的一半还多。为此,其它两个省份的有关人士竟然发出了“本地**”的感叹!
唉唉,这怪不得谁;辽宁毕竟是虎头呀!
当头,很光荣;但也不见得完全是好事。历史上,东北三省的每一场灾难,辽宁总是首当其冲。
在大清帝国日益衰败的年代,甲午海战就是在辽宁东沟的黄海打响的;随后,日、俄的一场无义之战,竟在辽宁的旅顺口厮杀起来。沿海的港口,本来是通商的优势,那时却成了侵略者入境东北的通道。试图拉硬的“东北王”张作霖原想与日本人抗衡一下,没想到皇姑屯火车站一声巨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沈阳爆发了。
辽宁的优秀儿女们在**领导下,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好不容易盼来了全国解放。鸭绿江边却又燃起连天的战火。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辽宁人民被推上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
真正让辽宁人扬眉吐气的,是新中国的建设年代。“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大部分重点建设项目放在了东北,而东北的大部分项目又在辽宁。这就构建了辽宁特有的工业辉煌。
六十年代末,我从故乡山东赴辽宁驻军服兵役。临行前,有人向我传达了一个惊人的信息:辽宁人,70%是非农业人口。
“不可能吧?”我摇了摇头。对于山东农村的人们来说,非农业人口吃的是公粮,过的是天堂一般的生活。70%的人口吃官饭,得多少人养活他们呀!
可是,等我的双脚踏上辽宁的土地,我的眼睛发呆了:密集的城市、连绵的矿山、鳞次栉比的工厂、纵横交织的铁路、特别是那一根接一根令你迎接不暇的大烟囱,它们冒出的滚滚浓烟几乎掩蔽了东北大地白山黑水的原生风貌……
等我看到那一群群载了前进帽、穿了工装的工人;看到他们骑了自行车或者乘了公交车拥挤在上、下班的路途上时,我甚至于觉得,辽宁到处都是工厂,辽宁人都是工人……
当时,辽宁人常常称自己为共和国的长子。他们心中的“头”意识啊,不止局限于东北了。他们将高傲的眼睛盯住了上海、广东这些个冒尖户,时刻与他们比试着谁高谁低?
改革开放了,辽宁人也并未感觉到即将落后的危险。面对广东、江、浙地带那些个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前来购买原料的小采购员,他们蔑视地笑一笑,不加防备地销出了成千上万吨钢材、油料、煤炭……之后,他们税赋照纳、项目照上、工资照涨、贷款照抢,改革经验照样连篇累牍地唿悠于报端:国企第一家破产、全民第一个租赁……然而,等到市场经济来了真格的……等到南方的省份靠着另类玩法悄无声息地超越了这位虎头王的位置时,辽宁领先的,只有日益增长的破产企业和失业大军数字了。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辽宁失败了。
因为,就是在这种“东北现象”集中发作的困难时期,辽宁依然保持着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
困难是困难。他们却未失掉一个工业大省的风范。打下牙齿吞肚里;宁可暂时不涨工资,也要完成中央交给的扶贫任务。
辽宁人是憨厚的、忠实的、肯干的……
要说是这些年有什么失误,那就是:当大家都偷偷地改变了打法时,辽宁人依然以自己的忠诚,在原来的游戏规则里苦苦奋斗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像一声春雷,响彻了辽宁的大地;同时,又像一记警钟,敲响了辽宁人昏睡的美梦。
有识之士们从振兴东北的字义里,认清了一个铁的事实:辽宁不行了。
是的,如果你依然辉煌,何必提振兴二字?
可是,在一股股振兴的热浪里,这种冷静的思考似乎被冲淡了。跑步(部)进京,争贷款,要项目……在这些必要的工作里,却挟裹了一种怪怪的想法:“中央终于想着我们了。”“我们省要恢复老大位置了。”“都像南方那么搞,共和国靠什么呀?”……一句句热得发昏的声调,把振兴东北误读成了振兴计划经济。
幸好,中央领导及时给这股热得发怪的潮流泼了一桶清醒的冷水。在一次东北各省向中央兜售项目的会议上,中央领导对具体项目一个也没有表态,却向大家提出了“四新”的工作思路……
人们一下子明白了。振兴东北,绝不是再现昔日的辉煌。
于是,我看到辽宁的领导者们改变了行踪。他们谢绝了各类庆典的剪彩仪式,离开了星级宾馆和豪华筵会,走进合资企业、走进新科技试验室、走进聚集了城市“赤贫”的棚户区,与下岗职工们唠起了再就业的家常……
一向是靠了国家才有机遇的辽宁虎头,是应该坐下来深深思考了:在新的机遇里,自己如何换一个新的活法?
虎啸关东_虎啸关东全文免费阅读_第2章:虎头辽宁更新完毕!